有效利用“課堂”開展學習
學校里總會有這樣一類學生: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講,睡覺偷懶,下課后作業(yè)不會做,只能加班加點,挑燈夜讀,靠自學彌補課堂上產生的差距,他們看起來好像很努力,最終卻是事倍功半,成績一般。因為課堂上老師所展現(xiàn)的視野和講解的深度是自學所遠不能比的,差距也就顯而易見了。
“兩學一做”就是強調我們要利用好“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這個大課堂,讓課堂學習成為我們汲取知識和力量的重要途徑,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通過這個課堂,我們不僅能學到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也能開闊眼界,學到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知識,更能領略深厚的民本思想與為民情懷。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在思想上時刻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在行動上時刻跟隨黨中央的步伐,這是我們不走歪路、不走邪路的根本保證。
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這個大課堂上,我們學習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原本陌生的名詞,辨析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西方供給學派”的區(qū)別,更明確了改革的方向,堅定了改革的信心;我們通過總書記一次次對反腐敗工作的安排部署,深切體會到黨中央對反腐倡廉工作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刮骨療傷的勇氣,讓我們更自覺地以實際行動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習總書記在不同場合提出的好干部標準,更是為組織部門選拔、培養(yǎng)干部提供了工作思路,于是才有了學習爭當“馬海明式好黨員好干部”活動熱火朝天的開展,才有了感人至深的微電影《第十六次調解》的震撼上映。“系列講話”的大課堂隨時都在授課,認真聽講,做好筆記,我們將受益匪淺。
多做“真題”
在學生時代,真題始終伴隨著我們的考試,我們要做無數(shù)套真題,歸納出題思路,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準備考試。黨史就是“兩學一做”這場考試的“真題”,黨在歷史上曾面臨無數(shù)艱難險阻的困境和生死存亡的轉折,已經為我們總結出了最準確的考試規(guī)律,做好了黨史這套“真題”,我們就能更從容地面對未來出現(xiàn)的一切障礙。
“讀史使人明智”,黨的歷史作為“昨天的故事”,真實地記錄了黨一步步走向壯大,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自由解放的心路歷程,黨在數(shù)十年斗爭中總結的三大法寶、三大作風如今依然閃耀著光輝;它也真實地記錄著我們黨在建設祖國的過程中走過的彎路和付出的代價,告誡我們只有以史為鑒,以史為鏡,才能吸取教訓,繼往開來。
如果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那么全體黨員就是黨史的書寫者,我們每天都在創(chuàng)造著“今天的故事”,而我們今天行走的道路又都會成為明天的歷史。當黨史這套“真題”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絕不是什么小說故事,而是血淋淋的生死,是艱苦卓絕的斗爭,是令人敬仰肅穆的民族記憶,我們讀好黨史,不只是為了銘記,更是為了走好現(xiàn)在和未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