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東地區(qū)頻發(fā)危機,世人似乎已經習以為常。近期發(fā)生的兩件事情,再次使中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其一,英國公布的伊拉克戰(zhàn)爭調查報告及其連鎖反應。該報告認定布萊爾盲目追隨美國出兵伊拉克,以片面的情報判斷刻意引導戰(zhàn)爭輿論,無視戰(zhàn)爭可能帶來大量平民傷亡的風險。就在該報告公布后布萊爾表示道歉的同時,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接二連三發(fā)生炸彈爆炸,造成大量民眾傷亡。這使布萊爾的道歉顯得蒼白無力。其二,美俄達成新的敘利亞?;饏f(xié)議及相關報道。短暫?;鹌陂g,敘利亞兒童在一片廢墟之上、殘垣斷壁之間嬉戲的場景,讓人百感交集。面對中東危機和亂局,人們不禁要問:這一切到底是誰造成的?日前,敘利亞知名學者烏薩馬·達努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美國奉行的新干涉主義政策造成了曠日持久的敘利亞危機??梢哉f,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東地區(qū)的民主輸出,從理論上看存在著三重錯亂,在實踐中給中東地區(qū)造成了嚴重混亂。
一、用強權顛覆公理
20世紀以來,由于資源稟賦、歷史境遇、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加之身居國際經濟分工體系的頂端并從中受益,美國綜合國力長期領先于世界各國。這種物質層面的優(yōu)勢地位,滋生了美國人的優(yōu)越感。長久以來,許多美國人篤信“山巔之城”的神話,以“上帝的選民”自居,樂于充當人類的救世主。在這種所謂“天賦使命觀”的影響下,歷屆美國政府站在“民主道德高地”,極力向“民主發(fā)展洼地”輸出民主。
作為民主輸出戰(zhàn)略的重要內容,喬治·W·布什在2004年1月正式提出了“大中東計劃”,力圖通過“幫助”使西方民主制度在大中東地區(qū)扎根。這一計劃的實質,是按照美國模式對中東地區(qū)進行社會改造,從而將其納入美國勢力范圍。而胡蘿卜加大棒,“顏色革命”和武力干涉并舉,是美國民主輸出的常見手段。2003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伊拉克藏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2011年,軍事干預利比亞。在敘利亞,西方國家綜合采取了各種措施,自然也少不了火箭和炸彈(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將此稱為“炸彈民主”)。
中東地區(qū)人民對民主具有自己的訴求,但他們想要的并不是美國強力輸出的美式民主。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調數據顯示,在回答“你是否喜歡美國的民主理念”這個問題時,除了以色列以外,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受訪民眾大多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中東各國選擇何種政治制度,中東人民最有發(fā)言權。美國在中東的民主輸出,是在用強權壓制公理、顛覆公理。“美國的所作所為完全不像一個民主國家”,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榮休教授諾姆·喬姆斯基一篇文章的題目。借用這個表達來描述美國在中東地區(qū)的民主輸出,也許是很恰當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