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歌35-封王之路
張耳的發(fā)跡之路是怎樣的?張耳其人呢?
高祖九年,劉邦遇到尷尬的事,這一年,謀殺案發(fā)生。對象是他。主謀是趙國國相貫高。趙王張敖是重要嫌犯。劉邦惱火。這場謀殺案的重要嫌犯是他女婿。這里牽扯到張敖。得從父親張耳說起。張耳在秦末起義里重要人物。這在中國歷史上秦亡漢亡中他是當時三個反秦基地(齊、楚、趙)的一方首領。張耳在趙地。張耳這個人有才華又幸運,本是大梁人,年輕時,家不富裕。因為避禍跑到外黃。到那兒后,張耳生活拮據(jù),沒成家。在這兒遇到了他第一件幸運的事。他是異鄉(xiāng)的,偏偏外黃出事,一個富人有錢,有小姐長得漂亮,婚姻不幸。嫁丈夫,是碌碌無為的人。小姐有自知之明,發(fā)現(xiàn)她無法和這個人生活一生,所以跑了。去找父親的熟人,把情況跟他說了,這位朋友問她,拿定主意,選什么對象告訴我。她告訴了這位朋友。如果不能忍受,我可以介紹一個窮人給你,是張耳。她一聽,愿意。寧可跟張耳,也不跟平庸的丈夫生活。合法分手后,跟張耳提親。張耳太意外了。本是避禍來了,沒想到富二代嫁給了他。張耳不在乎她的婚史。張耳一下子成了富人了。他有特點,非常會用錢。廣交朋友,很快名聲出來了,不久做了秦外黃縣縣令。這是第一個幸運。是婚姻。
結(jié)婚前,張耳還有一個年齡小的忘年交陳馀,婚姻也奇特。一個富人知道他不會平庸,許女兒給陳馀。父事張耳,像對待父親一樣來對待張耳,兩人成了刎頸之交。兩人好得同生死。秦國當時不知道兩人,滅魏國后,才知道兩人是魏名人。所以下令追殺。兩人跑到外黃隱居。不久,遇到大事,秦二世元年七月起義暴發(fā)。對外黃的兩人來說是機會。他們可以借此轉(zhuǎn)變身份了。他們都參加了反秦起義了。張耳的第二個幸運就是起義的暴發(fā)。張耳也投身起義了。這表現(xiàn)了他的膽略,他們找陳勝,早聽說過他們,馬上請二人來,待為上賓。
陳勝稱王后,二人主動給陳勝建議,我們只限于楚地,河北大片地方,我們熟,希望讓我們?nèi)ゴ蛳聛怼_@個建議提出顯示了張耳的眼光與才華。陳勝同意了,任用武臣做將軍,另派都尉,讓二人做校尉,帶三千士兵去了河北。仗打得順,很快趙地一片紅。他們有法寶,把軍事戰(zhàn)爭與政治斗爭結(jié)合,運用政治手段為軍事服務。對不愿意投降的人呢?張耳遇到高人蒯通。這是第三個幸運。蒯通有謀略。他對秦帝國的基層官員,和攻趙地的武臣都做工作。像對范陽縣令,說你處死多少人,為什么百姓不殺你,怕的是秦法令,現(xiàn)在正是百姓殺你時,你最好向義軍投降。保證義軍不殺你。給武臣們說,現(xiàn)在來趙地,打一仗拿一城,這辦法太落后,不如“不攻而降城,不戰(zhàn)而掠地,傳檄而千里定”。武臣聽不懂,蒯通解釋,現(xiàn)在有三十多城不投降,原因是你攻下十幾座城,你殺縣令,他們害怕。他們只有死路一條,明里抵抗,實是自救?,F(xiàn)在最好是給他們活路。先把范縣縣令封個侯,讓他投降,再讓他坐著車去轉(zhuǎn)轉(zhuǎn),人們一看,其他縣令都會仿效。武臣一聽,高興,覺得可行。蒯通的辦法,用起義的辦法,歸順,是幸運。武臣采納了建議。果然三十多城望風而降。張耳與陳馀把趙的城都拿下來了。
拿下趙地,兩人商量,向陳勝派的將軍建議,應當自立為王。做趙王,好辦了。這是對陳涉的背叛,但對起義未必是壞事。讓秦多了一個對立面。張耳一是對陳涉不滿,因為陳涉沒重用他們。二是擔心被殺。陳涉派了許多人攻地,許多人被殺,所以他建議自稱為王。武臣顧慮在當時稱王的是六國諸侯王的后代。他的先輩不是六國諸侯。張耳告訴他,陳涉不是普通人嗎?你也可以呀。而且回報陳涉未必是好事,機不可失。武臣聽了后,自稱趙王。
陳涉想派兵征伐武臣,被人勸了。最好是派使者祝賀他當趙王。陳涉就派使者去祝賀,把武臣家屬扣為人質(zhì)。把張耳的兒子也押為人質(zhì)。這就面臨一個局面,陳涉命令他西進滅秦。武臣問張耳,張耳說千萬不要打秦。否則滅秦后會收拾你。向南,把河內(nèi)郡燕代之地占了。整個燕趙代三國占有后,就是陳涉滅了秦也奈何不了你。武臣一聽有道理,分軍三支,一支叫韓廣攻打燕地;二支叫李良攻占常山;三支叫張黡打代地。韓廣占了燕地,韓廣自稱燕王了。李良拿下常山,在井陘關受挫,被擋打不過去,來搬救兵。張黡當然也打得順。武臣帶著張耳陳馀去打燕。趙王武臣竟然被俘。他沒本事,愛玩,去打燕,間歇時不忘玩,打獵。被燕軍發(fā)現(xiàn),包圍活捉了。給張耳來信,要是叫趙王回去,劃一半給燕。否則不放。張耳派十幾個使者交涉,都被殺。張耳束手無策,打怕對方急了。趙軍軍營中有小卒做飯的,給同伴吹大話,叫我去我會領回來。張耳讓他去了,一見燕將,問你們知道張耳陳馀是什么人嗎?是賢者。你知道他們的志向是什么嗎?不就是想接回趙王嗎?你們錯了,看小了,絕不想叫他回去。拿下趙五十城,他們也想稱王,武臣被他們擁立。但是你們想想武臣你們都受不了,他們?nèi)舸蚰銈?,會怎么樣?千要不要讓張耳他們成了氣候,果真放了。這個小兵這番話有道理嗎?是想叫武臣活還是叫他死?他是利用這個矛盾讓武臣回來的。我看是不想他死,急攻才會想讓他死?,F(xiàn)在是投鼠忌器。不愿意叫武臣死。但是這小兵會說,蒙住了燕軍。
武臣回來,又遇到麻煩了。李良在井陘受阻后回來要求增兵,但是接到秦的信,用二世的名義寫的。沒加封。說的是只要離趙歸秦,既往不咎,而且可以大富大貴,李良是秦將,投靠了趙。接到所謂的信,這當然是計。搬救兵時,武臣剛回來,武臣的姐姐惹了麻煩。醉了帶了許多隨從。李良一看,以為是趙王。她派隨從打了個招呼,李良才知道不是武臣,卻是他姐姐。他心里不是滋味。他身邊一人說,你不對,本咱高貴的身份,現(xiàn)在趙王的姐姐都不放我們眼里。不如殺了她,叛變算了。李良火起了,果然殺了武臣的姐姐。帶軍直撲邯鄣,亂殺,把剛放回來的武臣殺了。張耳與陳馀幸運,在趙的人緣好,通了信,逃了,沒被殺。武臣被殺,對張耳來說是幸事,還是不幸?我看,是幸事。本來趙王是武臣,陳涉派的也是他,等于說張耳陳馀可以獨立掌握趙國政權(quán)。張耳在人生中遇到第四次幸運的事。這后,二人做了個決定,趙地是人家地盤,找趙歇,擁立為趙王。這是二人封的。權(quán)力在二人手中。張耳做了丞相,陳馀掌握軍權(quán)。趙成了他們的天下。李良不死心,還要繼續(xù)打張耳陳馀,李良戰(zhàn)敗,投章邯。整個趙國被張耳等實占了。但是人生幸運有限,不可能沒挫折,厄運來了。對張耳來說,是生死考驗,是劫難。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