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畫不上句號的勝利
李輔國把張皇后廢了。肅宗在病榻上,氣得也咽氣了。李輔國掌握了大政。代宗登基了。代宗苦呀。權都在李輔國手中。李輔國成了無冕之王。代宗成了傀儡。宮廷中有惡奴,內(nèi)外夾擊,代宗只能奪權。他第一件事是把朝中的大權奪回來,就得削李輔國的權,這是玩命的事。李輔國曾向肅宗提出要當宰相,讓宦官當,這是笑話。肅宗不答應?,F(xiàn)在代宗鎮(zhèn)不住他,只好答應讓李輔國當宰相。李輔國是小人,根本不懂得顧忌,程元振看李輔國這樣,不開心,去代宗處說,李輔國專權不利于國家,代宗當然知道,不過他要的是這種表態(tài)。禁軍是程元振負責,讓代宗有了底氣,削了李輔國的官,李輔國干脆上表辭了宰相。李輔國跟代宗說,“老奴事郎君不了,請歸地下事先帝”,根本不把代宗放在眼里。代宗第二件事就是隱秘的事,晚上,有盜賊進了李輔國家,暗殺了李輔國。腦袋扔進了糞坑,手臂供在玄宗面前。李輔國戒備森嚴,哪有盜賊能進去?引起許多猜測。代宗派人刻了木頭的腦袋,葬了他,全國通緝兇手,不了了之。代宗總算抓到了權力,發(fā)號施令。開始了第二件事。就是要平叛,平史朝義了。
宦官進讒言郭子儀辭職:得有良將,就想起了郭子儀。郭子儀與李光弼是優(yōu)秀的將領。二人如果相比,郭子儀更有軍人的美德,父親當過刺史。因此他出身名門,在這樣的家庭中接受教育,本人喜歡武藝,參加武則天開始的武舉,武藝了得。指揮九大節(jié)度使攻擊安慶緒,魚朝恩太監(jiān)不會打仗,干涉軍務,阻止了作戰(zhàn)計劃,導致大敗。魚朝恩推卸責任,郭子儀被撤職。代宗再作用他,任用他為副元帥,把河南以北直到西域全部交給他指揮。重新與李光弼配合,準備夾擊,準備平定叛亂。郭子儀趕到陜西,這兒首長李國貞治軍嚴明,統(tǒng)帥的部隊原來是郭子儀的部下,郭子儀帶軍寬松,要求士兵好好打仗,平時約束不是十分嚴格。就有王元振出來挑撥,殺了李國貞。王元振主持這兒。郭子儀趕到這兒。士兵們歡呼。可是郭子儀生氣,說,你是身處敵我交界,竟然敢把主管殺了,如果敵人襲擊,你守都守不住。我是宰相,不能因為是我的部下就包庇,受牽連的不少,整頓了軍隊。軍隊也跋扈起來了。將軍手下的是士兵們違抗,犯上作亂,軍紀不好,郭子儀拿王元振開刀,軍隊風氣開始轉(zhuǎn)變。河東的部隊因此成了唐可以重用的軍隊。可惜的是,這件事雖然好,可是,對郭子儀沒好處。這番整頓引起了宦官們注意?,F(xiàn)在一看,他們到代宗面前說壞話。代宗干掉了李輔國,換的還是宦官程元振。沒根本制止宦官專權?;鹿俑烧兂闪肆晳T被固定下來了。在他們眼中,郭子儀更可恨的是人品太好。專制集權,就會以人劃線。結(jié)成幫派,表面用官有規(guī)矩,實際上喜歡用有毛病的官。郭子儀卻沒毛病,不好用,就到代宗面前說壞話。郭子儀聽到后,自己辭職了。代宗也知道,想做個平衡,沒讓郭子儀辭職,卻讓他在京城。郭子儀不能指揮平定叛亂了。不說他的軍事才能,就說他對局勢造成的影響至少有三。一是郭子儀不能來指揮,就在唐軍內(nèi)部彌漫失望的情緒。二是唐軍感到不公平,對朝廷離心。三是唐朝只能借助外力,回紇的力量,不像當年好借。回紇參加后,深入唐內(nèi)部,太了解唐的虛實了。傲慢了。更可怕的是,唐去爭取回紇,史朝義不會去嗎?要與他們合伙,聯(lián)手打唐朝,回紇也會動心了。代宗派使者去回紇,回紇傲慢了。聽說要襲擊唐,趕快回來稟報。趕快派使者反復安撫,當然得開許多條件,還派人去,想起了當年回紇要與唐和親,曾把仆固懷恩的女兒嫁過去了。到了回紇那兒,她成皇后,請仆固懷恩,讓他為使者去回紇那兒。仆固懷恩跟他講,唐有信義,史朝義不行,總算收回了。
唐朝回紇再度聯(lián)手:代宗趕快組成平叛的指揮部。任兒子為大元帥,本想讓郭子儀當副院長元帥,可是程元振等人反對。沒辦法。只好改仆固懷恩當副帥。仆固懷恩得去與回紇商量。趕往三門峽,可汗坐在大帳中,看著他進來。指責雍王,見到我為什么不下拜起舞呢?雍王手下的人與回紇手下爭了起來了。太子,怎么可能向你起舞呢?回紇也不答應。爭執(zhí)不下,雍王手下人說了,至少唐還在居喪期間,可汗下令讓他們拉出去,每人一百鞭,就是要給雍王下馬威。唐這樣求人,就是這樣的結(jié)果,可惜的唐朝,可恨的宦官,就是要讓唐一再受辱。雍王忍下來,組織了大軍,向史朝義撲來,他讓阿史那承慶找來商量。阿史那承慶說,如果他們一起來,我們退守。這個判斷是正確的。史朝義手下許多人不聽指揮。軍事上,洛陽到范陽,節(jié)節(jié)防御,對唐是不好打的,費時間,對史朝義是上策。因為回紇兵要急著回去。史朝義選了下策。其實,史朝義有自己的考慮。叛亂的集團不能統(tǒng)一起來就是因為威望不夠,如果勝了,威望就上來了,他也要勝利。這是政治的考慮。他否定了阿史那承慶的想法,出帳,扎下大營,唐軍大喜,兩路夾擊,沖垮了大營。史朝義把全城軍隊調(diào)出來,雙方在昭覺寺布下大陣。拼死作戰(zhàn),唐軍一再猛烈沖擊,始終沒辦法打破。唐一個節(jié)度使急了,就一個人沖出去。把敵人陣前的盾牌奪了來。叛軍也看傻了,后退出一條路,唐軍跟著沖了進去。硬生生地沖垮了敵陣。一退再退,三戰(zhàn)都輸了。史朝義兵敗如山倒了。被殺的就有六萬人,被俘了兩萬。史朝義帶著幾百人逃了。趁勢入了洛陽,收了回來。
史朝義之死:史朝義跑到鄭州口跑到汴州,開封市。不開城門,只得接著跑。到衛(wèi)州口手下田承嗣與他會合。這人是盧龍縣人。家在鄉(xiāng)里,就以家俠出名。就是在鄉(xiāng)村里橫行的人。三人都是惡霸。真能打仗。安祿山所有先鋒都是他當?shù)???墒撬⒉皇菦]腦子。從安祿山到史朝義,叛軍換了四個,他安然無恙,他相當狡猾。得到他的支持后,史朝義就地組織防御。好站穩(wěn)腳根,可是士氣不行了。連打兩仗,都輸了。唐宣布了一條,向叛軍喊話,洛陽以東的所有叛軍,只要投降,一律既往不咎,這個命令厲害,本來開始崩潰的集團,將軍紛紛投降了。史朝義只好跑,到了莫州口到了這兒,準備固守。田承嗣出了個主意,您還是去范陽。這兒我來擋著。關鍵時,有人替他死守,史朝義非常感激。其實史朝義一出城,田承嗣就把他家人都獻給了唐朝,田承嗣成了節(jié)度使。史朝義到了范陽,守將是李懷仙。他也看到叛亂大勢已去了,暗中與唐接洽了,怎么能接納史朝義呢?他在城下大怒。大談忠義道理。城頭守將直接說,我們要投降唐朝了,不能接納你。再告訴你,恐怕田承嗣已經(jīng)投降了。他害怕了,只好向城上人求情。能不能給一碗飯吃?抬到城下,飽吃了一頓。史朝義部下先跟史朝義告別。史朝義帶著幾個人跑,到密云一帶,想到東北去投靠奚等。李懷仙后悔了。要投降,沒見面禮,不能放走史朝義。一路追到,圍起了史朝義。他唯一的權力就是挑最結(jié)實的樹掛起來。這就是最后的一點權力了。代宗接到史朝義的尸體,這對他一點價值沒有。國家破敗,州郡是一片廢墟。而那些節(jié)度使是陽奉陰違。對唐來說,這個勝利還遠遠沒有句號。勉強算是結(jié)束了寄宙夕亂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