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黨性教育為核心,強化黨員思想教育的制度化建設。
黨性是一個政黨所固有的本質屬性,是黨的性質、目標、宗旨、作風、紀律等各方面要素的綜合反映,是階級性的最高、最集中表現(xiàn)。黨性對一名黨員而言,就是對黨章領悟、貫徹的自覺性,集中反映在黨員自身的思想修養(yǎng)、政治素質、道德品質等最能體現(xiàn)黨章所要求的品格和氣質上。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時指出:“黨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yè)、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須在嚴格的黨內生活鍛煉中不斷增強”。隨后出臺的黨內規(guī)章法規(guī)等對黨員黨性教育的目的、內容、成效分析等都作了制度性安排。
關于黨性教育的目的,《條例》明確規(guī)定了黨員干部要增強“六種意識”:黨的意識、宗旨意識、執(zhí)政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規(guī)矩意識。對黨性教育內容的規(guī)定是:“重點開展黨章、黨的宗旨、黨規(guī)黨紀、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黨風廉政建設等教育培訓”。2016年中央印發(fā)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方案也要求,必須“以尊崇黨章、遵守黨規(guī)為基本要求,以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全黨為根本任務”。
關于黨性教育的成效分析,《綱要》規(guī)定要“對照黨章規(guī)定、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基本要求,探索建立健全黨性教育和分析的機制與辦法,對黨員堅持原則、履行義務、發(fā)揮作用等情況進行分析,強化黨員黨性意識”,并通過“健全黨員立足崗位創(chuàng)先爭優(yōu)長效機制”,引導廣大黨員更好地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性。
3.以道德建設為基礎,加強思想品行的制度約束機制。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道德是社會關系的基石,是人際和諧的基礎。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fā)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務必把加強道德修養(yǎng)作為人生的必修課。新制定的一系列黨內法規(guī),對黨員干部道德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尤其是對從政道德作出了具體規(guī)定,并提出要健全道德評價考核辦法,完善道德建設獎懲措施。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方案要求:要“著力解決一些黨員道德行為不端的問題,主要是違反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不注意個人品德,貪圖享受、奢侈浪費等”。2015年中共中央印發(fā)《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對黨員干部從政道德內容作出具體規(guī)定,要求必須做到“廉潔從政,自覺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廉潔用權,自覺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對于違反從政道德的行為,《處分條例》明文規(guī)定“黨組織和黨員……違反社會主義道德,危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依照規(guī)定應當給予紀律處理或者處分的,都必須受到追究”。2014年中央印發(fā)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把“突出考察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行,深入了解理想信念、行為操守等方面的情況”作為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參照指標。2015年中共中央發(fā)布的《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guī)定》進一步要求,對“品行不端,違背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倫理道德,造成不良影響”的現(xiàn)職干部經組織提醒、教育或者函詢、誡勉沒有改正者,將被認定為不適宜擔任現(xiàn)職,必須及時予以調整。
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等四大考驗,存在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等四大危險,需要解決好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兩大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上也告誡全黨“要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黨的思想建設制度化命題的提出,既是黨的重要理論創(chuàng)新,又科學回答了我們所面臨的這一系列重大現(xiàn)實問題;為勝利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也為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黨的思想建設的與時俱進提供了切實的制度保障。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思想建設的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16BKS037]階段成果;福建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若干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項目編號:FJ2015TWB034]階段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