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仲云,江蘇武進人,1908年生,東北抗日聯(lián)軍著名將領。1926年考入清華學校大學部數(shù)學系,192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被選為清華大學支部書記。1930年5月被捕入獄,10月逃出后,到哈爾濱開展革命活動。先后擔任過中共滿州省委秘書長、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三路軍政委等職;1945年9月任蘇軍沈陽警備區(qū)副司令。1946年當選為松江省政府主席。1954年10月起先后任水利部副部長、水電部副部長兼任華東水利學院院長。1968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馮仲云長期領導東北軍民的抗日斗爭,從1931年到1945年的長達14年的抗日戰(zhàn)爭中,牽制了侵華日軍的大量有生力量,留下了許多英勇的抗日故事。
教授之家成了省委活動中心
1930年10月馮仲云出獄以后,由于身份暴露,無法再在北京呆下去。經(jīng)清華大學的教授介紹,他到哈爾濱商船學校任教,從此他開始了哈爾濱的地下黨生活。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東北淪陷。在沈陽的滿洲省委機關遭到嚴重破壞,許多領導人被捕。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駐東北代表兼省委書記的羅登賢,被迫轉(zhuǎn)移到哈爾濱領導抗日救亡斗爭。他在馮仲云家中緊急召集北滿黨的領導人開會,研究新形勢下如何開展工作。馮仲云受命擔任滿洲省委少數(shù)民族委員會書記、全滿“反日會”黨團書記、省委秘書處長,妻子薛雯任省委交通員,侄子馮鉉任省委聯(lián)絡員。
當時,省委面臨嚴重困難:一是“九一八”事變后,中央蘇區(qū)正遭受敵人殘酷圍剿,東北黨組織與黨中央已失去正常聯(lián)系;二是黨的活動經(jīng)費業(yè)已斷絕,省委需要自籌資金。
幸好馮仲云是教授,又兼任附近中學數(shù)學課,月收入260多塊銀元。他們夫婦拿出180元交黨費,同時利用各種關系籌措活動資金。
馮仲云的家在市區(qū)南崗一棟僻靜的俄羅斯別墅里。當時,滿洲省委下轄哈爾濱市委、磐石、珠河、湯原、寧安等中心縣委,雙方都是通過秘密交通員傳遞文件、溝通情況。省委文件和宣傳品,均由他組織秘書處印刷、分發(fā),妻子薛雯負責機密文件保管和秘密交通接頭。她不斷在省委宣傳部、組織部、印刷機關之間往來聯(lián)絡。省委秘書長馮仲云以大學教授的公開身份為掩護在這里安家。省委的全部重要文件都保存在客廳的大沙發(fā)靠背里。馮仲云的家成為當時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抗日斗爭的“總指揮部”和省委的“文件庫”。在這里馮仲云夫婦曾多次躲過敵人的檢查。
夫妻分離十二載終團聚
1934年由于叛徒的出賣,馮仲云一家在哈爾濱不能再呆下去了。馮仲云被迫去了抗日游擊隊,薛雯則帶著兩個孩子回到江蘇的老家。臨別前,黨組織安排他們見了一次面。馮仲云對妻子說了一段讓她終身難以忘懷的話:
“咱們這次離別,也可能永久見不到了,但是即便這樣,你決不能辜負黨;你回去以后可能很快回來,通過組織找到我去的地方;也可能過十年、十五年咱們才能見面,那就是咱們把日本鬼子打出去的時候。”
可誰曾想到,這一分別就是音訊全無的12年。馮仲云在白山黑水間浴血奮戰(zhàn),無數(shù)的戰(zhàn)友在他身邊倒下,他自己也染過傷寒、負過重傷,食草根樹皮充饑,在零下40度的嚴寒里露宿野外,面對著篝火,思念著遠在他鄉(xiāng)的妻兒。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回到東北的馮仲云立即通過組織關系尋找妻兒。薛雯也終于接到丈夫的來信:“薛雯,我在東北苦斗了14年,曾經(jīng)身經(jīng)百戰(zhàn),血染戰(zhàn)袍;曾經(jīng)在槍林彈雨、血肉橫飛中沖殺,艱苦卓絕地戰(zhàn)斗,矢志忠貞祖國人民……”“只要你薛雯沒有違反往日的志愿,沒有對不起祖國和組織,那么,還是我的妻。我是這樣等待了12年,我相信,我對薛雯你的忠誠是能得到結果的。”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事業(yè),造就了兩位堅強的戰(zhàn)士。在他們不乏浪漫和溫馨的生活中,忠貞、衛(wèi)國、使東北人民不受奴役是他們舍生忘死為之奮斗一生的崇高信念。
1946年5月,在期盼了12年之后,馮仲云終于和因戰(zhàn)火分隔在南方的愛妻和女兒團聚了。一家人久別重逢,幸福團聚,其樂無窮。東北局領導陳云、彭真、林彪、林楓四對夫婦,特地設宴為患難夫妻幸福團聚熱烈祝賀。席間,大家相互開玩笑說:女同志應該學習薛雯,男同志應該學習馮仲云,他倆成了忠貞愛情的榜樣。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