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與死的抉擇上,中國共產(chǎn)黨人用生命寫就了一部感天動地的英雄史詩
當我們走進位于長汀縣的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時,剛才還艷陽高照,突然就下起雨來。
透過風(fēng)雨編織的簾幕,記者看到這里的一切一下子鮮活了起來。
古代,這里曾是汀州試院。
1929年春,毛澤東、朱德率領(lǐng)紅四軍首次入閩,解放了長汀城,并宣布成立了“長汀縣革命委員會”。這是贛南、閩西中央蘇區(qū)誕生的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quán)。
爾后,閩西大地風(fēng)起云涌。1932年3月,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在這里宣告成立,這是中央蘇區(qū)內(nèi)建立的第二個省級蘇維埃政府。
汀州試院里頭那間小院,就是當年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領(lǐng)導(dǎo)人瞿秋白的囚室。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后,留在蘇區(qū)的一萬多人承受著更大的犧牲。就在中央紅軍取得遵義大捷的時候,在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堅持斗爭的瞿秋白被敵人抓獲。
小院很小,被高高的圍墻圈著。里面有兩間不大的小屋,陳設(shè)著一張簡陋的長凳拼板床,還有一把舊椅、一張木桌、一盞油燈。
“盡管是一名俘虜,瞿秋白當年還是得到了蔣介石較高的待遇。”講解員告訴我們,蔣介石專派師長宋希濂勸降,將瞿秋白關(guān)押在了這里。面對一次次利誘、規(guī)勸,瞿秋白均嚴詞拒絕,他的回答是:人愛自己的歷史,比鳥愛自己的翅膀更厲害,請勿撕破我的歷史!
在此關(guān)押的四十一天里,瞿秋白寫了許多詩詞,還寫了著名的自我解剖長文《多余的話》。
1935年6月18日,36歲的瞿秋白高唱著由自己譯成中文的《國際歌》,英勇就義。
瞿秋白就義的前一天晚上,宋希濂特意讓參謀長提前告訴瞿秋白,還帶了兩碟葷菜、一瓶白干。瞿秋白聽完之后這樣說道:“我早就等著這一天。”
第二天清晨,瞿秋白神態(tài)自若地走向刑場。在長汀中山公園拍完照后,他信步行至八角亭前,已見亭中放著酒菜四碟,白酒一瓶。瞿秋白獨坐其上,自斟自飲,談笑自若。酒半乃言曰:“人之公余稍憩,為小快樂;夜間安眠,為大快樂;辭世長逝,為真快樂!”
到了長汀西門外的羅漢嶺下,瞿秋白選一草坡坐下,對劊子手微笑點頭:“此地甚好!”飲彈灑血。
“此地甚好!”令人回腸蕩氣,又讓人肅然起敬。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沿著瞿秋白當年就義時的路線,來到了羅漢嶺的半山腰,面前聳立著30多米高的“瞿秋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臺階下面有一塊大石上寫著“瞿秋白就義處”。在就義處旁邊就是“瞿秋白烈士紀念館”。
此刻,雨聲淅瀝,山嶺默然,一切都靜謐安詳。抬眼望去,在那青翠的山巒間,裸露的紅土被連綿的雨水不斷沖刷,匯成一股股湍流不斷向前,滲入紅軍曾經(jīng)走過和戰(zhàn)斗過的土地。
剎那間,我的心底突然涌上一陣感動。這片紅土地,浸染了多少人的熱血!寄托了多少人的求索!
在那風(fēng)雨如晦、血雨腥風(fēng)的年代,有多少像瞿秋白這樣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面對生與死的考驗,堅定地選擇了后者。他們與犧牲在長征中的烈士一樣,把一條鮮血浸透的“紅飄帶”鋪展在地球之上,化成了永恒的絢麗!
為了心中的理想,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前赴后繼,甘灑熱血寫春秋
“當年,紅軍就是在這里,打響了長征前在閩最后一戰(zhàn),并成功開始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指著眼前綿延起伏的松毛嶺,長汀縣當?shù)攸h史專家鐘鳴,對我們講述起當年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激戰(zhàn)。
這座扼守于閩西的長汀與連城兩縣交界的大山,橫貫?zāi)媳彼氖喙?,東西蜿蜒十多公里,層巒疊嶂,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它是中央蘇區(qū)東大門的重要屏障。
跟隨鐘鳴的腳步,我們肅立在松毛嶺戰(zhàn)斗烈士紀念碑前,感悟壯士們的精神力量;穿行在松毛嶺的崇山峻嶺間,尋找紅軍戰(zhàn)斗的遺跡。
不時,我們會遇到一段段殘存的戰(zhàn)壕,一個個觸目的彈坑。沿著一條蜿蜒而上的山路,終于抵達松毛嶺山頂。登高望遠,眼前松濤如碧浪般翻滾,仿佛向人們訴說著82年前那殺聲震天、硝煙彌漫、血肉橫飛的激烈戰(zhàn)事……
1934年9月下旬,紅一軍團奉命回師江西興國,準備作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留下紅二十四師協(xié)同地方部隊堅守松毛嶺,以阻止國民黨東路軍向中央蘇區(qū)腹地推進。因為地勢險要的松毛嶺一旦失守,意味著國民黨軍將進入丘陵地帶,紅軍將無險可守。
9月23日早晨,松毛嶺保衛(wèi)戰(zhàn)打響了!
國民黨調(diào)集3個主力師,在強大的炮火掩護下,在輪番的飛機轟炸下,向松毛嶺發(fā)動猛攻。
憑著自身的英勇和頑強,裝備與兵力跟敵軍極其懸殊的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和蘇區(qū)地方武裝,與敵人展開激烈戰(zhàn)斗。29日下午14時,紅軍左側(cè)高地被敵奪占,形勢十分嚴峻。指揮部當機立斷,趁敵人立足未穩(wěn),迅速派出援軍展開反沖鋒,重新奪回高地。
緊接著,敵軍又出動大批飛機輪番轟炸,紅軍各處陣地工事大多被摧毀,焦土一片,戰(zhàn)斗一直堅持到傍晚……
終因敵強我弱,彈盡援絕,紅軍撤離陣地,松毛嶺全線失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