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他們是第一個到達長征落腳點的“先鋒軍”;80年后,他們是深化改革強軍大幕開啟前“瘦身”轉(zhuǎn)型的“先行軍”——
近年來,延續(xù)紅25軍血脈的陸軍第39集團軍某紅軍旅“摩步師改機步旅”的深刻轉(zhuǎn)型,成為新形勢下陸軍部隊“新長征”的生動展現(xiàn)。
考驗
2013年底,“師改旅”轉(zhuǎn)型正式開啟,一份考卷擺在每名官兵之前:機關(guān)編制縮減、職位崗位變動等一系列與個人利益息息相關(guān)的問題該如何面對?
歷史總是在一次次考驗和抉擇中寫就。
1934年“肅反”擴大化,紅25軍300余人被認定有問題,可他們寧可干伙夫、當挑夫也要一直跟著隊伍長征。
平反后,很多人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請組織發(fā)給我一支槍,讓我上戰(zhàn)場!
“吳煥先率部千里找黨”“徐海東五千大洋送中央”……一個個洗滌靈魂的故事,是先輩與后人的對話,也是信仰之力的不息傳遞。
那年7月,得知“師改旅”的消息時,任師政委近3年、正在國防大學學習的高大光,一種“人未回、家已沒”的失落頓上心頭。
暑假期間,他從師機關(guān)、直屬隊到各個團挨個轉(zhuǎn),反復(fù)囑咐各級帶兵人一定要穩(wěn)住心神、抓好部隊。
幾個月后,隨著一紙任命,“降級”為旅政委的高大光又鉚在了新崗位上。
面對組織另行安排的征詢,高大光表現(xiàn)出了主動要求“下放”的堅持和堅決:“關(guān)鍵時期,我的部隊更需要我!”
這個戎馬倥傯30年的軍人,在大半輩子與戰(zhàn)士摸爬滾打中,讀懂了我黨我軍從苦難走向輝煌的真諦——“黨員干部的信念堅定、引領(lǐng)有力,使群眾在一次次嚴峻考驗中‘鐵心向黨’!”
這一次編制調(diào)整,全師300多名干部分流,94名家在駐地的異地交流,沒有一個逾期報到,沒有一個滯留部隊,沒有一個提出特殊要求,沒發(fā)生一起嚴重違紀問題。
3年來,面對跨專業(yè)、調(diào)崗位任職等變動,全旅官兵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新《大綱》試訓(xùn)、“學傳統(tǒng)、鑄軍魂”教育等重要工作的先行試點任務(wù)。
演習中,陸軍第39集團軍某紅軍旅坦克分隊向“敵”發(fā)起進攻(2015年9月18日攝)。
80年前,他們是第一個到達長征落腳點的“先鋒軍”;80年后,他們是深化改革強軍大幕開啟前“瘦身”轉(zhuǎn)型的“先行軍”——
近年來,延續(xù)紅25軍血脈的陸軍第39集團軍某紅軍旅“摩步師改機步旅”的深刻轉(zhuǎn)型,成為新形勢下陸軍部隊“新長征”的生動展現(xiàn)。新華社發(fā)(高松山 攝)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