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故事講了數(shù)十年,仿佛大家對它已很是熟稔。但若真的追問起來,那歷史深處的隱秘細節(jié),那細節(jié)背后的春秋大義,我們真的都已了然于胸了嗎?
現(xiàn)在,讓我們重拾赤子之好奇,追隨先輩的步履,重新踏上長征之旅,親手打開一個個問號。
毛澤東 長征讓他失去了“毛毛”、“雙鳳”
1976年6月初,毛澤東的心臟病再度發(fā)作。經(jīng)過全力搶救,才平緩下來。但病情明顯加重。華國鋒等中央領(lǐng)導人每天輪流到現(xiàn)場值班坐鎮(zhèn),醫(yī)療小組醫(yī)護人員分成三班晝夜守候在毛澤東身邊。
毛澤東這次病危后,女兒李敏來看望他。毛澤東仰臥在床上,面無血色,氣息微弱,但神智還比較清醒。他認出了女兒,禁不住老淚縱橫,他拉著女兒的手,斷斷續(xù)續(xù)地說:“嬌嬌你來……看我了……嬌嬌你怎么……不常來看我呀……”李敏聽了這話,真想大哭一場,她想告訴爸爸不是她不想來,而是有人不讓她來!她這次也是沖破了江青的重重阻撓才得以見到父親的。但她沒說,只是握著爸爸那雙有些發(fā)涼的大手,默默垂淚。
毛澤東拉著女兒的手,微微閉上眼睛,這是他和賀子珍六個孩子中唯一幸存下來的孩子啊。臨別時毛澤東伸出手比劃了個“O”,但當時在場的人誰也沒有猜測出這個手勢的含義。之后有人說彌留之際的毛澤東可能放心不下賀子珍,因為賀子珍的小名叫“桂圓”……
此時此刻,病危中的毛澤東,他想到了什么?是不是再次想起長征中負重傷的賀子珍與失去的親骨肉?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紅軍第一方面軍突破敵人的“圍剿”圈,開始了向南轉(zhuǎn)移,這就是后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第一批隨同紅軍主力轉(zhuǎn)移的女紅軍有30名,其中就有毛澤東的妻子賀子珍。轉(zhuǎn)移命令來得非常突然而緊急,為了行動方便,有孩子的女紅軍只能將年幼的孩子送給當?shù)乩相l(xiāng)撫養(yǎng)。毛澤東和賀子珍的兒子毛毛已經(jīng)兩歲多,也不得不送給當?shù)氐睦相l(xiāng)撫養(yǎng)。賀子珍乘毛澤東不在家的時候,讓留在蘇區(qū)的毛澤覃抱走了孩子,他已經(jīng)選好了一戶老鄉(xiāng)家。分離那一刻,賀子珍心如刀割,禁不住失聲痛哭。而可愛的孩子還以為是叔叔抱他去哪兒玩耍呢,高興地向悲慟的母親揮動小手,“再見,媽媽!”
可是誰能預料,這一再見,就意味著他們骨肉永無再見之日。
等毛澤東回到家,得知自己的親生骨肉已經(jīng)送走,格外心痛。但他安慰賀子珍:要記住老鄉(xiāng)的名字,以后我們勝利了,再回來找兒子!
戰(zhàn)局緊急,不容過多悲傷。紅軍必須快速撤離蘇區(qū)根據(jù)地。此時的毛澤東被反復發(fā)作的瘧疾折磨得虛弱不堪,連行走都很困難。他躺在擔架上與已有六個月身孕的賀子珍踏上了兇險叵測的萬里征途。
三個月后,賀子珍又要生孩子了,這個孩子生不逢時,在后有追兵,前有草地的貴州白苗地區(qū)要出世了。得趕緊找個地方呀!正巧路邊有一間孤零零的小草屋。大家趕緊把賀子珍抬進草屋,休養(yǎng)連的醫(yī)生負責接生,毛澤民的夫人錢希均在一旁做助手,董必武在門外等候。同在休養(yǎng)連的蔡暢、鄧穎超也趕來幫忙,這次賀子珍生下了一個女孩,盡管鄧穎超知道這個嬰兒很快就要送給沿途的老鄉(xiāng),但她還是滿懷歡喜給孩子起了“雙鳳”的名。因為在這之前鄧發(fā)的夫人陳慧清也生下一個女孩子。
休養(yǎng)連這一對前后生下的“雙鳳”,很快便被送給了當?shù)乩相l(xiāng)。她們的命運可想而知,兇多吉少。第一批參加長征的30位女戰(zhàn)士中,有五位在途中生了孩子,革命勝利后,她們都去尋找過,最終一個孩子也沒有找回來。
還在月子里的賀子珍禍不單行,不久遇敵機轟炸,她為掩護傷員,頭部、背部14處受傷,生命垂危,準備留在當?shù)仞B(yǎng)傷。當時毛澤東正指揮紅軍搶渡赤水河,與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隊大規(guī)模迂回周旋,一刻也不能離開。他聽到這個消息后,果斷地決定:“不能把賀子珍留在老百姓家,一是無醫(yī)無藥,無法治療,二是安全沒有保證,就是要死,也要把她抬著走。”同時把自己的擔架調(diào)去,幫助抬賀子珍。等他趕來看望,賀子珍渾身裹著紗布,依然昏迷不醒。
失去了孩子,眼看又要失去妻子。毛澤東一生要強從不落淚,這一次他傷心地落下了眼淚。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