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私底下犯嘀咕:“用等量的時間讀書,為何別人學(xué)問精深,我卻見識谫陋?別人能夠旁征博引,我卻只能照本宣科?”尋究其根本原因,前者已得法門而入,后者卻始終繞墻走。久而久之,雙方的差距越拉越大。
凡事皆有忌。吃飯忌撐,飲酒忌醉。讀書之忌若何?大體如下:
一忌:殺書頭。遇到一部好書,卻只讀開篇,不肯終卷,國學(xué)大師黃侃將此行為稱作“殺書頭”。這是讀書的大忌,避之則大吉。
二忌:囫圇吞棗。有些人讀書,只愛動眼睛,不愛動腦筋,一本書好歹讀完了,其旨趣何在?并未明白。這類閱讀屬于低效閱讀和無效閱讀,徒然耗費目力,多讀無益。
三忌:蜻蜓點水。有些讀者定力太差,興趣點過于分散,這本書翻一翻,那本書瞧一瞧,貌似興頭十足,實則收獲無幾,瞎子摸象白忙乎。讀者要學(xué)會潛泳,深入作者的“海底世界”,才能近窺其底蘊。
四忌:淺嘗輒止。古人說:“嘗片臠可識鼎味。”這話沒錯,但片臠的營養(yǎng)價值畢竟有限。何況舍棄鼎中的佳肴,浪費莫此為大。我們閱讀一本好書,恰如結(jié)交一位賢士,點頭之交哪能比得上傾蓋之交?
五忌:望文生義。閱讀絕大多數(shù)經(jīng)典著作,讀者手邊必備工具書,先弄懂其字義、詞義、語義,然后推而演之,探而索之。對于書中的疑點難處,讀者應(yīng)當(dāng)深挖窮究,單純以己意去揣摩、揆度,卻很可能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讀者不運用工具書輔助閱讀典籍,即如同出行者舍棄車船,欲赤身泅渡江河,抵達彼岸,這樣做,徒增煩苦,未必明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