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提高一線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中國古代文論中有一句話:各師成心,其異如面。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怎樣講出精彩”是由教師自己決定的。PPT、MOOC、微信等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有助于教師把自己的個性、才華“講”出來,而最大的受益者莫過于學生們了。因此,高校要支持、關心那些投身于信息化教學改革的老師們。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活動,提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個性化教學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常態(tài)。
四是構建信息化教學團隊。開展“互聯網+黑板+移動終端”教學,既需要教師的學識和教學經驗,也需要教師制作PPT、MOOC視頻,運用微信實現實時答題、彈幕互動,以及開展線上討論。所以,組建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的教學團隊,對開展好信息化教學具有重要的影響。
五是出版適應智能教學的新形態(tài)教材。相對于過去的傳統(tǒng)紙質教材,新形態(tài)教材更加凸顯了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設計,以及信息技術和網絡教學資源的融合,同時也兼具了指導學生開展網絡學習的功能。例如,學生通過手機掃描書中二維碼鏈接窗口,就可以瀏覽相應的網絡資源,開展網上學習。
(作者單位: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