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歷史和現(xiàn)實在這里交匯——
中共一大會址,紅色中國的崛起原點;“新天地”,今日上海的著名地標。
兩地一墻之隔,同樣游人如織。在這里,每天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面孔,聽到各式各樣的語言。在這里,中國接納著世界,世界也打量著中國。
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透過這兩處觀察中國的窗口,一次次探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奧秘。
與95年前不同的是,這條當年屬于法租界的“望志路”早已改為“興業(yè)路”——中國人的街道,不再由外國人來命名。從這里,中國人走上了一條自己開辟的道路:“中國道路”。
沿著這條道路,中國共產黨高擎鐮與錘的旗幟,引領一個東方大國近百年波瀾壯闊的挺進,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決定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創(chuàng)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跡”。
1921-2016,彈指一揮間。
回望中華民族重新崛起的進程,任何不抱偏見的人都會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當之無愧的引路人,是全國各族人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的主心骨,是實現(xiàn)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堅強領導核心!
(二)
“共產主義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社會。”這是起草于1920年11月的《中國共產黨宣言》中的一句話。印著這些文字的紙張已經發(fā)黃,如今靜靜躺在北京中央檔案館里。但這行字,當年寫在歷史黑暗的天幕上,如電閃雷鳴,似驚濤駭浪。
遙想百余年前的故國山河,風雨如晦。
“中國是帶著首都被敵人攻占的恥辱進入20世紀的。”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占領紫禁城,舉行了閱兵游行。北京城被分區(qū)占領,各區(qū)域的中國人家必須懸掛占領國國旗,一時間,北京插滿8個國家的國旗。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在列強環(huán)伺、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機中,一個使馬可·波羅驚嘆不已的東方大國,一頭讓拿破侖也不敢驚醒的睡獅,墮入割地賠款、民不聊生、任人宰割的深淵,“中國的痛苦與災難,像這雪夜一樣廣闊而又漫長”。
問莽莽神州,誰救中國?
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一代代中國人奮起抗爭,雖慷慨激昂,卻都沒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改良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工團主義……形形色色的主義、大大小小的黨派如春草怒生,閃亮登場卻又轉瞬即逝,“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偉大的先行者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卻終因歷史局限而大業(yè)未竟、壯志難酬,只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無盡遺憾。
誰能帶領飽受屈辱的中國人民實現(xiàn)解放?誰能帶領屢遭蹂躪的中華民族走向自強?
光芒,總是在最黑暗的時刻迸發(fā)。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最先進階級的政黨躍上歷史舞臺,馬克思主義的火炬照亮了黑夜中的苦難中國。
先進的理論指引、無私的為民情懷、堅強的革命意志、偉大的犧牲品格……在各種政治力量的對比中,中國人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選擇中國共產黨,就是選擇站起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禮炮齊鳴28響,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浴血奮戰(zhàn)28年,終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真正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選擇中國共產黨,就是選擇富起來。黨帶領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從農村改革的興起到深圳等特區(qū)的創(chuàng)立,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fā)展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yè)的開拓,創(chuàng)造了經濟增長的奇跡,釋放了社會發(fā)展的活力,開辟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中國人民跨過總體小康的門檻,開始了寬裕、體面、有尊嚴的生活。
選擇中國共產黨,就是選擇強起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神舟飛天”“蛟龍潛水”“嫦娥登月”展現(xiàn)綜合國力,遠洋護航、海外維和彰顯大國擔當,“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贏得世界認同……
中國聲音廣被傾聽,中國倡議備受矚目,中國作用日益彰顯,正以自信大氣、從容淡定的形象出現(xiàn)在世界面前。
“喬木亭亭倚蓋蒼,櫛風沐雨自擔當。”
恢弘的改革樂章奏響新篇,久違的清新之風橫掃積弊,亮麗的民生畫卷徐徐鋪展,精彩的外交舞步閃耀世界,堅強的鋼鐵長城巍然屹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成就斐然,回應了人民期待,贏得了世界贊譽,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
歲月不居,春秋代序。
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打勝仗,新中國的成立已經說明了;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搞建設搞發(fā)展,改革開放的成就也已經說明了。但是,面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黨如何保持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戰(zhàn)斗力、創(chuàng)造力,怎樣更好地發(fā)揮領導核心作用,還需要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人作出回答。
(三)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力量可以穿越時空、照亮并凝聚起無數(shù)的人心,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建黨前夕,27歲的青年毛澤東就曾大聲疾呼:“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一個政黨要成為國家、民族的堅強領導核心,其凝聚力就在于此。
當我們極目回望,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160多年的歷史盡收眼底,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力量是如何影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
1991年,莫斯科一個寒冷的雪夜,在無數(shù)人的嘆息中,克里姆林宮上空飄揚了70多年的紅色旗幟黯然落下。此時,假如歷史可以旁白,一定會反思美國情報部門高級官員艾倫·杜勒斯關于和平演變的設想:“人的腦子,人的意識,是會變的。只要把腦子弄亂,我們就能不知不覺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
后人總結,正是信仰的力量讓蘇共在只有20萬黨員的時候奪取了政權,在有200萬黨員的時候打敗了法西斯侵略者;也正是信仰的坍塌,讓他們在有2000萬黨員時丟失了政權!
這不是數(shù)字的游戲,而是信仰的佐證。
2016年,蘇共瓦解25周年,中國共產黨誕生95周年。當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涅瓦河畔,發(fā)出這聲炮響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已經在歷史長河中遠去;嘉興南湖,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夢想的一葉單舟,卻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乘風破浪,領航中國。
后人評價,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上下求索,其意義不僅在于完成了救亡圖存、國家獨立、民族富強的歷史使命,更在于把信仰嵌入了古老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使這個曾被視為“東亞病夫”的民族從此產生了“一種自靈魂深處迸發(fā)出的偉力”,實現(xiàn)了精神上的復興!
這種由信仰而生的凝聚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不愛財,不為官,不怕死,就為這個事業(yè),為心中的主義的‘真人’”。
這一點在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身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他們中許多人并非出身貧寒,有的還留過洋、做了官,已經功成名就。他們完全可以成為那個時代的“高富帥”,過上才子佳人、官紳名流的生活,但他們選擇了顛沛流離、鋪滿荊棘、隨時會掉腦袋的人生道路。
這種由信仰而生的凝聚力,自人民軍隊誕生之日起,就化作了靈魂與血脈深處的深刻自覺——聽黨話、跟黨走。
今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美國《時代周刊》曾經評選出影響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進程的100件事,長征就是其中之一。那些留在萬水千山的征戰(zhàn)痕跡早已在歲月中淡去,但那條蜿蜒的長征路仍吸引了世界無數(shù)的目光。正如美國著名作家索爾茲伯里在《長征——聞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中所言:“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這種精神的威力寫就了史詩般的傳奇。1934年10月出發(fā)時,中央紅軍長征隊伍中共有12位師長,平均年齡27.5歲。長征結束時,這12位師長3死9傷,其中洪超和陳樹湘犧牲時連張照片都沒有留下。在平均每行進一公里就有三四名官兵獻出生命的征途上,是什么力量使紅軍將士置生死于不顧,創(chuàng)造了“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跡”?
今天的人們,只有理解他們純粹的理想,才能理解他們不朽的犧牲和高潔的靈魂。鄧小平的女兒曾問父親,長征是怎么走過來的?回答只有三個字:“跟著走!”簡潔而深刻,直指信仰的真諦。
歷史照亮今天。95年前點燃的信仰燈塔,依舊指引著我們前行的路。強國強軍正當時,行進其中“跟著走”的我們,留下的每一個堅實腳印,若干年后再回首,誰說不是一個創(chuàng)造奇跡的新長征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