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潛,號采三。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
“凡是人 皆須愛”
李毓秀科舉不中后,就致力于治學。他根據(jù)傳統(tǒng)對童蒙的要求,結(jié)合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后 來經(jīng)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清代后期廣為流傳,幾乎與《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響。
【圈點】《弟子規(guī)》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匯集了中國至圣先賢的大智慧。
摘要:《弟子規(guī)》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匯集了中國至圣先賢的大智慧。
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潛,號采三。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
“凡是人 皆須愛”
李毓秀科舉不中后,就致力于治學。他根據(jù)傳統(tǒng)對童蒙的要求,結(jié)合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后 來經(jīng)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清代后期廣為流傳,幾乎與《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響。
【圈點】《弟子規(guī)》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匯集了中國至圣先賢的大智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