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和批駁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下產生的各種謠言和謬論。除了要幫助群眾從理論上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看待黨史國史的正確立場、觀點、方法之外,我們也要注意澄清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推動下產生的各種謠言,回應這股思潮影響下出現(xiàn)的各種糊涂觀念。因為,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之所以有一定欺騙性,與它常常編造所謂的“史實”和“理論”有很大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堅決抵制、反對黨史問題上存在的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要“堅決反對任何歪曲和丑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只要我們下一番功夫,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鼓吹者制造的所謂“史實”和“理論”加以認真核對、考證、分析,它們就會露出馬腳,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其實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例如,有人為了給反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尋找理由,造謠說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了3600萬人”,并以所謂“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縣志記載”為證。這個謠言雖然與歷史事實相去甚遠,但對不十分了解那段歷史的人卻有很大欺騙性,如果不對這個謠言拿出的“證據(jù)”進行辨?zhèn)?,要消除它的影響確實會有相當難度。最近,一位長期從事統(tǒng)計學研究和教學的教授,憑著學者的良心,大量查閱了縣志,發(fā)現(xiàn)謠言制造者聲稱依據(jù)的縣志,實際只是記載了人口的死亡數(shù),并沒有說那些人是餓死的,許多志書甚至連死亡數(shù)字都沒有記載。這位教授還運用統(tǒng)計學的專業(yè)知識,對我國20世紀60年代人口統(tǒng)計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了考證,指出所謂“餓死3600萬人”的說法,不僅是把統(tǒng)計公式計算出的那個時期的人口減少數(shù)與死亡數(shù)、死亡數(shù)與餓死數(shù)有意混淆了,而且根據(jù)統(tǒng)計公式計算出來的那個時期人口減少的數(shù)字本身,也忽略了當時歷史背景下幾千萬人口由農村進入城市又由城市下放農村過程中戶籍漏報、補報、注銷等實際情況。經過這番核對和考證,“餓死3600萬人”這一說法的虛偽性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人們看清了它為迎合國外反華勢力、達到某種政治訴求而刻意編造的真實面目。
現(xiàn)在有人質疑英雄行為,常常以“不符合生理常識”為論據(jù)。對于英雄人物做出常人看來難以忍受的事,用所謂生理常識來加以否定,是十分荒唐的。英雄人物當然是人,但他們又不是一般的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20世紀中國苦難而輝煌的歷史進程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優(yōu)秀共產黨人。”這些英雄人物就是這種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對他們的英雄行為,我們不能僅僅從生理上解釋,還應當考慮到信仰、忠誠和意志等精神力量在他們身上的作用。英雄人物用堅強的意志戰(zhàn)勝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這在古今中外歷史中比比皆是,為什么到了為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解放而獻身的烈士身上,就要遭到無端質疑呢?
意識形態(tài)的載體基本上是報刊、書籍、影視、戲劇等,現(xiàn)在又加上了網絡,它們中間除了啞劇、舞蹈、樂曲等等表現(xiàn)形式,絕大多數(shù)都要運用言論和讀者、觀眾、聽眾進行交流。我們一方面要堅決維護《憲法》賦予公民的言論自由的權利,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國外敵對勢力提出要和我們打“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其“武器”、“彈藥”也離不開言論。所以,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就是言論之間的斗爭。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國家搞和平演變,反對共產黨領導,丑化英雄人物,歪曲革命歷史,都要利用言論,必然拿“言論自由”做幌子。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分清什么是《憲法》上說的言論自由,什么是打著“言論自由”旗號對我們黨和國家進行的“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絕不要上當受騙。
需要強調的是,對于那些污蔑烈士和英雄的言論既要針鋒相對地反駁,也不能總跟在他們屁股后面被動應付。我們對這些言論應當通盤分析,然后有組織、有計劃地和敵對勢力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我們要拿出事實,進行辟謠、反駁;同時也要進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和黨史國史基本知識的宣傳教育,有針對性地對各種奇談怪論進行集中回應。
運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斗爭的韌性
同歷史虛無主義做斗爭,沒有斗爭的韌性不行;要增強斗爭的韌性,不充分認識同這股思潮斗爭的重要意義,沒有必勝的信心也不行。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堅守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肯定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成就、堅持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方向,是“黨和人民在當今世界安身立命、風雨前行的資格”;“正確處理改革開放前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關系,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梢?,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維護黨和國家的歷史,同維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維護國家的和平和社會的穩(wěn)定、維護人民的安寧幸福生活之間,有著直接的、密切的關系。
我們一些同志對于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斗爭,存在兩種情緒。一種是看到這股思潮的蔓延,感到有些積重難返了,因而產生消極情緒;另一種態(tài)度雖然積極,但總想通過一兩次斗爭就把這股思潮打退,因而產生急躁情緒。這兩種情緒說到底,都源于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背景以及與之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的特點,缺少足夠的認識。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既然是國內外敵對勢力鼓吹的旨在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思潮,背后就不可能沒有國際資本的支持。蘇東劇變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低潮,西方敵對勢力集中力量,加緊對我國進行西化和分化。這些年,我國綜合國力明顯上升,但經濟科技軍事上的西強我弱態(tài)勢并未根本改變。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我國出現(xiàn)和蔓延,正是這種形勢的一種反映。所以,同這股思潮做斗爭,不可能是短時間的事。既然如此,斗爭就不能缺少韌性。
韌性來自哪里?我認為首先來自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必勝的堅定信念,其次來自對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長期斗爭的清醒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同時他又強調:“資本主義最終消亡、社會主義最終勝利,必然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所以要“充分估計到西方發(fā)達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方面長期占據(jù)優(yōu)勢的客觀現(xiàn)實,認真做好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合作和斗爭的各方面準備” 。既然同國際資本之間要有長期斗爭的準備,那么,同以國際資本為后盾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之間做斗爭,當然也要有長期的思想準備。要有長期準備,當然不是說只有等到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高潮到來的時候、經濟科技軍事上我強西弱的時候才開始斗爭。天底下任何勝利,不付出努力,不艱苦奮斗,靠等都是等不來的。我們要看到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斗爭的必要性、重要性,看到這場斗爭的長期性、艱巨性,更要看到這場斗爭的必勝性,從而增強斗爭的自覺性;要看到斗爭中會有曲折,更要看到通過斗爭取得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和階段性成果,看到斗爭一定會不斷積小勝為大勝,直至取得最后勝利。我們不能因為斗爭的長期性而悲觀失望、喪失信心、“刀槍入庫”、“解甲歸田”;也不要寄希望于一兩個回合就“得勝回朝”,更不要奢望“畢其功于一役”。同歷史虛無主義做斗爭,就要有這樣的定力才行。
當前,我們國家經過60多年的奮斗,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中華民族距離偉大復興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接近過,更加需要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眼下仍然可以大有作為的戰(zhàn)略機遇期,加快發(fā)展自己。積極開展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斗爭,堅決維護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就是為了不讓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這股思潮搞亂人心、搞亂中國的陰謀得逞,不讓蘇聯(lián)發(fā)生的悲劇在我國重演,不喪失中華民族難得的發(fā)展機遇,以確保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國一百年時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的水平。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斗爭一定會取得最后勝利,“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一定會最終實現(xiàn)。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和其他各種錯誤思潮阻擋不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相反一定會被歷史前進的巨輪碾得粉碎。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