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18日,晨光微露。
國民黨36師師部一派肅殺之氣。特務連連長走進囚室,向瞿秋白出示了槍決命令。
瞿秋白在案頭早已寫下了絕筆:“眼底云煙過盡時,正我逍遙處。”
9時20分,瞿秋白穿著一件中式黑色對襟衫,一條白色齊膝短褲,黑襪黑鞋,神態(tài)自若,緩步走出囚室。
長汀中山公園涼亭,已擺好了四碟小菜,一甕薄酒。瞿秋白整一整衣衫,自斟自飲,談笑自若:“我有兩個要求:第一,不能屈膝跪著死,我要坐著;第二,不能打我的頭。”說完,他向刑場走去,身后緊隨著特務連的一百多名士兵。從公園到刑場,約兩華里的路程,瞿秋白手持點燃的煙卷,緩步而行,邊走邊唱。他唱《紅軍歌》,唱《國際歌》。
西門外羅漢林下,有一片草坪。瞿秋白停下腳步,環(huán)視四周:山上青松挺秀,山前綠草如茵。他點頭微笑:“此地甚好。”接著,在草地上盤腿而坐,含笑飲彈。是年,瞿秋白年僅36歲。
瞿秋白,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理論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yè)的奠基者之一。他從20多歲起,就承擔著中國共產(chǎn)黨在思想理論上開拓和指導的重任,做了大量的探索、始創(chuàng)和初步系統(tǒng)化的工作。為此,蔣介石的謀士戴季陶曾這樣叫囂:“瞿秋白赤化了千萬青年,這樣的人不殺,殺誰?”
今天,從發(fā)黃的歷史像冊上,人們已很難尋覓到一個真切的瞿秋白。但從瞿秋白女兒瞿獨伊的講述中,我們依稀找回了那個面容清瘦,性格沉穩(wěn),生就一副錚錚鐵骨的瞿秋白。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