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體現(xiàn),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寶貴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 當前,抓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從哪里入手?怎么才能抓出成效?關鍵一點是堅持問題導向,正視問題,找準問題,解決問題。
第一,著力破解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的問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qū)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當前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客觀上也存在著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的問題。破解這一問題,一要強化創(chuàng)新性、防止“跟不上”。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如果采取教條主義的態(tài)度,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那么馬克思主義可能就會跟不上時代、實際,就不能解決現(xiàn)實問題。我們必須始終把研究闡釋馬克思主義作為主攻方向,充分發(fā)揮理論工作“四大平臺”的作用,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源流、基本原理、理論精髓、立場方法和發(fā)展成果的研究。特別是要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研究闡釋,加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研究闡釋,以重大項目和重點課題為引領,組織開展聯(lián)合攻關、協(xié)同創(chuàng)新,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有效辦法,讓馬克思主義做到永遠聆聽時代聲音,及時回應時代呼喚。二要強化導向性、防止“看不到”。我們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始終和全過程,體現(xiàn)到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等各領域,體現(xiàn)到學科建設、教材編寫、學術評價、人才培養(yǎng)、課程設置等各方面,體現(xiàn)到研究規(guī)劃制定、課題評審立項、成果鑒定驗收等各環(huán)節(jié),推動首都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讓馬克思主義不再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三要強化融入性、防止“夠不著”。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束之高閣、無用武之地的“屠龍之術”,也從來不是只為少數(shù)人、只被少數(shù)人掌握的“貴族學術”。我們要繼續(xù)加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把“講故事”作為基本方法融入理論宣傳中,把厚重的理論和輕巧的傳播結合起來,讓馬克思主義真正走進首都廣大干部群眾的心靈深處,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