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澤東開始,中國愛讀書、會讀書的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不勝枚舉。從領(lǐng)導(dǎo)人愛看的書中,能體現(xiàn)其執(zhí)政智慧,了解他們的讀書方式亦可以帶給我們諸多啟發(fā)。
毛澤東:讀書偏深 引文出處難查
毛澤東讀書很偏深,除了常用的馬列經(jīng)典和文史哲方面有代表性的著述外,還有興趣讀一些在特定環(huán)境中流傳不廣的書,并注意其中一些細瑣的觀點。中央文獻研究室在編輯和整理毛澤東的著作和談話時,對一些引文做注釋,需要查很多書,有的就很難查到出處。
例如,編《毛澤東文藝論集》時,對毛澤東提到徐志摩說“詩要如銀針之響于幽谷”這句話,就沒有查到原始出處。毛澤東經(jīng)常講拿破侖說過一支筆可以抵得上三千毛瑟兵,還寫進了給丁玲的詩:“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志問了許多專家,都沒有弄清楚出處。
1972年發(fā)生九一三事件,林彪乘飛機外逃,有關(guān)人員問毛澤東怎么辦,毛澤東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這句話肯定是一個俗語,但這個俗語出自哪里,一直找不到。近年才知道,出自清朝嘉慶年間一個叫張南莊的人寫的一本講鬼故事的滑稽章回小說,叫《何典》。毛澤東最晚是在1941年就讀了《何典》,那時他曾托人為遠在莫斯科的兩個兒子從中國帶去一些書,其中就有《何典》。毛澤東晚年在一次會議上講過:“藥醫(yī)不死病,死病無藥醫(yī)。”是說吃藥只能醫(yī)那些不會死的病,注定要死的病,藥是治不了的。他用這句話比喻像花崗巖一樣的人,怎么做思想工作都是做不通的,這句話也是來自《何典》。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