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這句話深刻詮釋了“干部干事”“為官有為”的真諦。尤其是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shù)”,更應在干事和有為上作出表率。“十三五”新征程已經(jīng)開啟,發(fā)展進入到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在引領發(fā)展新常態(tài)、踐行發(fā)展新理念中走在前列,必須奏響“干部要干事、為官要有為”的最強音。
干事要有“想為”之境界
在其位當謀其政,謀其政必盡其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這既是諄諄告誡,更是明確要求。面對“第一個百年目標”的使命召喚,我們要以堅定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進一步強化責任感、進取心和精氣神,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展示干部想為的新境界。
想為,彰顯的是一種思想自覺。干事的行動自覺源自于想干事的思想自覺。職責所系、群眾所盼、發(fā)展所需,都要求干部必須有想干事的主觀愿望。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改革發(fā)展的任務異常繁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齊發(fā)展“短板”、治理“城市病”、增強群眾獲得感等許多大事、難事、實事都等著我們?nèi)ジ?。我們唯有堅?ldquo;一日無為、三日難安”“干事光榮、避事可恥”的思想自覺,才能做到不負組織重托、不負群眾信任、不負時代擔當。
想為,蘊含的是一種價值追求。組織和人民賦予了干部崗位、權力,歸根到底是用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干事的前提是想干,有為的基礎是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廣大黨員干部施展抱負和才華提供了廣闊舞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diào)的,“現(xiàn)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我們要懷著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矢志不渝的價值追求,落實到干好本職、干成事業(yè)的具體行動中。
想為,迸發(fā)的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干部想不想干事、有為,從精神狀態(tài)上看得出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絕大多數(shù)干部是有激情、有干勁的,展示出“五加二、白加黑”“寧可掉肉、不可掉隊”的嚴實干事作風。但實事求是地講,也有少數(shù)干部在崗找不到感覺、干事提不起精神,不想作為、不在狀態(tài)。改革發(fā)展猶如中流擊水,不進則退。沒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進取精神,就不可能打好改革這塊“鐵”、走好發(fā)展這步“棋”。干部干部,任何時候都要有干字當頭的精氣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