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字典》里的“大文化”
“這不只是一本字典,更是我們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記憶!”在商務印書館發(fā)起的讀者“曬字典”活動中,讀者曬出了十幾種版本的《新華字典》,同時表達了自己在《新華字典》陪伴下識字、閱讀,一路走來的感慨。
盡管它只有手掌大小,卻蘊集了一種文化理想。小字典背后,折射的是大文化。
大學者編小書
《新華字典》是應歷史潮流而生的。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人民群眾的文化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面臨著普及和提高。1950年,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魏建功牽頭組建新華辭書社,兼任社長并開始主持編纂《新華字典》。
周恩來總理兩次接見《新華字典》修訂小組代表,聽取匯報達3個小時,親訂字典的修訂原則,改正字典詞條,甚至過問字典的定價及“降成本”問題。“文革”中,盡管極左思潮對《新華字典》的修訂產(chǎn)生很大阻力,但在周總理關心下,1971年版《新華字典》從修訂到出版只用了1年時間。
從編纂之日起,這本小字典就蘊集了為民族文化普及和知識傳播建功的文化理想。它的旗下,匯聚了一批聲名卓著的大家——葉圣陶、魏建功、邵荃麟、陳原、王力、呂叔湘、金克木、周祖謨等。小字典大學者,這個特色保持了60多年。
這些文化大家?guī)淼牟粌H是獨到的專業(yè)見解,同時還有熱心奉獻的精神。葉圣陶在選題和主編人選的確定、編寫體例的修訂等方面都親身參與,魏建功主持字典編寫,不領出版社的工資。
這種精神被代代傳承。2003年,《新華字典》第10版修訂期間正遇上非典,為了不耽誤進度,大家在不能聚集開會的情況下打電話討論,兩兩之間約定時間、地點,在街頭見面互換稿件,猶如當年的“地下工作者”。
掃盲識字工具
1953年,《新華字典》正式出版,成為幾億人民掃盲識字、學習文化的良師益友。
“我到農(nóng)村插隊后,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2013年“五四”青年節(jié),習近平總書記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提到了自己與《新華字典》的故事。
英雄歐陽海生前只上過一年半夜校,卻依靠查《新華字典》通讀了《毛澤東選集》第一、二、三卷;殘疾人作家劉水8年里翻爛3本《新華字典》,自學了從小學到高中全部課程,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
在偏遠地區(qū),《新華字典》“一書難求”,學生想擁有一本自己的“字典”,只能依靠抄寫。即便到了2010年,廣西仍有部分困難地區(qū)小學缺少正版《新華字典》,致使質(zhì)量粗劣、漏洞百出的仿冒字典充斥校園。事件曝光后,商務印書館于第一時間趕到這些學校進行公益捐贈。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在代表委員們的建議下,《新華字典》納入中央“兩免一補”政策名單,貧困地區(qū)的學生能夠獲得免費的《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可謂凝聚了全社會的共同智慧?!缎氯A字典》的讀者,同時是字典的良師益友。“鵝”,在《新華字典》中原注釋為:“一種家禽,比鴨子大,頸長,腳有蹼,雄的頭部有黃色突起。”后來,有讀者給編輯部寫信,說他按照《新華字典》的區(qū)分,把“頭部有黃色突起”的鵝殺了,卻發(fā)現(xiàn)腹中有卵。編輯們查了相關資料才得知,鵝不分雌雄,頭部都有突起,只是雄鵝突起大一些,于是在1979版中做了修改。
緊跟時代步伐
如今,《新華字典》已經(jīng)更新到第11個版本,第12次修訂正在進行中。《新華字典》的修訂緊跟時代步伐,對文字的釋疑、用法做更新。
1998年,《新華字典》修訂本新增加了一個“焗”字,同時添加了“焗油”這個詞。怎么解釋“焗油”,大家都沒多少把握。編輯賈彩珠先后兩次到理發(fā)店請教并體驗了焗油,最后注釋確定為:“一種染發(fā)、養(yǎng)發(fā)、護發(fā)方法。在頭發(fā)上抹油后,用特制機具蒸汽加熱,待冷卻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比如‘拜’,第10版只有一個讀音bài,第11版增加了新的讀音bái,如‘拜拜’,表示再見或結(jié)束某種關系。還有像‘的’,第10版有三個音:de、dí、dì,而第11版增加了dī的音,如‘的士’,表示出租車。這兩個字新增的發(fā)音分別來自英語和粵語,普通話中本沒有這樣的發(fā)音。但因為社會使用度較高,因而就收錄進字典了。”采訪中,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的工作人員說道。此外,第11版《新華字典》將“曬”字的解釋中加入了“曬工資”“曬照片”這樣的注解,還有“車奴”“房奴”“災民”“股民”“農(nóng)民工”等體現(xiàn)時代特點的詞。“不過,我們通常是增加最精華、最普遍、最常用的詞語,不是所有網(wǎng)絡流行語都會采用。比如表示尷尬表情的‘囧’字,表示起較大作用的‘給力’,這些詞流行了一段時間后并不是很常用,所以就不會收錄新詞或修改原詞的注解。”
目前,他們正在設計和研發(fā)《新華字典》手機版本,將來讀者可以通過下載APP的方式,更方便地使用《新華字典》,與紙質(zhì)《新華字典》形成互補。
國際交流使者
在對外交流中,《新華字典》代表國家形象,傳播中華文化。
相傳上世紀70年代,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政府接受西方某國政要贈送的百科全書以后,把《新華字典》作為國禮回贈給對方。“大國家,小字典”的說法因此廣為流傳。2006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時,向耶魯大學贈送了567種1346冊中國圖書,其中就有《新華字典》,并在介紹時稱它為“世界上發(fā)行量最大的工具書”。
一個叫蓋婭的外國學生在北京大學留學,她每天都要用《新華字典》糾正發(fā)音、寫論文、做翻譯。有一次她在電視上看“龜茲文化”,發(fā)現(xiàn)“龜”不念“guī”,而念“qiū”,她立刻查《新華字典》,才知道“龜”在古代有地名的用法。因其篇幅小,便攜帶,內(nèi)容豐富又語言平易,《新華字典》已成為各國人民學習漢語及中華文化的好幫手。許多外國人在說話、唱京劇或者說相聲時,習慣說“我查過《新華字典》了”,顯示了字典的權威性。歐美、東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qū),都引進了原版《新華字典》。在日本,學者香坂順一、宮田一郎等合作翻譯了《新華字典》的日文版,與原版的中文版一道發(fā)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