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猴年,“孫悟空”又再次成為話題。我們反思“孫悟空”之所以能最終脫胎換骨,成為“斗戰(zhàn)勝佛”,正和一次又一次的學習提高有關。他從一無所有的石猴,到學習“七十二變”、“跟斗云”等無敵功夫,成為“齊天大圣”;之后因不再學習、窮兵黷武,被壓五指山;然后因機緣再次追隨唐三藏,連我家一歲多的寶寶都會唱“五行大山壓不住我”,都是因為“猴哥”的繼續(xù)學習、控制住了心性,最終成就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會利弊相隨,“互聯(lián)網(wǎng)+”和大數(shù)據(jù)除了帶給我們時代和科技的進步之外,也帶來一定的弊端,當前電腦手機占據(jù)了一方天下之后,我們不可否認,當今我們讀書寫字少了(這里我指的是傳統(tǒng)的對經典書籍的閱讀),如今的閱讀多少帶些功利性和速成性,很多字經常不寫手生了,寫錯字、別字甚至壓根不會寫某些字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筆者還時常在大街上看到“一斤15元(或20元)”的賣盜版書促銷信息。如此種種,導致筆者對該如何讀書、讀何種書、如何保持寫字能力等諸多問題的憂慮油然而生。
要想在工作中技藝日臻成熟、進而開拓新局面、涌現(xiàn)新辦法,就需要不斷讀書、學習不止。“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到用時方恨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無一不揭示了讀書學習的重要性。見物知性,我們說,“孫悟空”尚能如此,公務人員(即執(zhí)行公務的人員,包括公務員、事業(yè)人員和部分臨時從事公務工作的人員)更應該學習“猴哥”的這種學習精神,在工作中嚴以修身,不斷提高修為。因此,我們每個人在工作中應具備以下四種讀書精神。
應樂于讀書。也即愿意讀書。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筆者以為干任何事情首要在于態(tài)度,學習更是如此,有了學習的內動力才談得上學有所獲。如果能靜下心來認真閱讀,讀書確是一件愜意之事。有的人“書非借不能讀也”,這也不錯,只要肯去借、去讀。書的種類名目繁多,瀚如煙海,有的書用如詩如歌的語言道出了作者對人生、痛苦、歡樂、期許的深邃體悟;有的書用恢弘磅礴之勢論古道今;有的書用溫柔細膩的小清新筆調敘述了種種坎坷、有趣的遭遇……讀文章氣象、讀文字品味、讀人生感悟、讀深邃期許、讀精彩故事,讀書可以明志、可以順理、可以怡情、可以讓人健康成長。總而言之,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