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果
最經(jīng)典的一款清明寒食
推薦理由:清明前浙江各地家家戶戶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葉做清明果。“清明草”俗稱綿菜、米菜、佛耳草,在清明時節(jié)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人們采摘葉頂,洗凈搗爛和以糯米粉。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或綿菜汁頓時變得通體碧綠,鮮嫩欲滴。清明果餡料豐富,豆腐干和著韭菜、熏肥腸拌芥菜末等。
小吃特色:清明果味道青澀,餡微甜,翠綠的皮又有點淡淡的青草味,格外爽口。
清明團子
江南氣息吃出來
推薦理由: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田間揪一把“麥漿草”,回家搗爛壓汁,與晾干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和好,包上豆沙餡兒,還要放入小塊豬油,團好坯入籠蒸熟,出籠時再薄薄刷一層熟菜油在表面。如此,油綠如玉、清香撲鼻的青團子就在眼前了。
小吃特色:只有在這個特定的時間,制作這種特定的團子,才能體會如此獨特的清明味道,清香、清澀而清甜。
螺螄
清明螺,頂只鵝
推薦理由:民間向來有“清明螺,肥似鵝”和“清明螺,頂只鵝”的說法。這個說法來源于過去買不起鵝的人家,每到清明前后就下河塘摸盆螺螄,然后夾去尾端,放點蔥姜辣椒煮熟,肥美的螺螄也能抵得上鵝肉的鮮美。
小吃特色:香辣的口感,鮮美的螺肉,讓人看著都流口水啊,正所謂“老酒喝喝,螺螄唆唆”。(王萍)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