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講好中國故事才能“成風化人”
講好中國故事,這個我特別認同,比如,在新聞輿論宣傳上面,我覺得今天的座談會特別好,大家講起來有實例、有觀點、有思想、有人物,是寓教于樂的一種形式,我覺得在新聞宣傳上面也特別需要這種形式。為什么大家在討論網(wǎng)絡輿論的時候,會形成那么明顯的、強烈的情緒結構,二元對立結構,其實這和我們對事件本身的報道和對人物的認知有很大的關系。
比如,這個人我可能離他很遠,我只是聽別人說他到底是什么樣的人,那我對他的看法是一種;當我很了解他時,他的細節(jié)對我來說呈現(xiàn)了很多,他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鮮活、很真實的人的時候,可能我跟他的互動就會完全不一樣。所以,新聞報道也特別需要呈現(xiàn)。
從整個對內、對外傳播來看,目前我們需要去提升和發(fā)展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在國內怎么樣進行話語體系的轉換,就是我們說的能夠成風化人,其實就像春風化雨似的,是一種入心的。所以,這就需要在話語的對接上沒有障礙,要很自然的接觸。對外也是,我們需要熟悉世界通用的語言。其實我覺得國外對于中國的東西其實還是挺感興趣的,像我們人民網(wǎng)的推特帳號也有超過1500萬粉絲。其中有三類的信息他們非常喜歡,第一個是突發(fā)事件;第二個是奇聞異事;第三個是中國文化。那么這些信息怎么樣以大家能接受的方式傳播出去,其實對提升中國的形象是非常有益處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