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全局性、戰(zhàn)略性問題??梢哉f,沒有能源安全,就沒有經濟安全,沒有經濟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我國在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過程中,能源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什么,“十三五”規(guī)劃18次提到能源。
我國國際能源安全話語權缺失
傳統(tǒng)意義上的能源安全主要指的是石油安全,具體來說,就是要確保一個國家擁有穩(wěn)定的石油供給(油源)、安全的石油通道(油路)和平穩(wěn)的石油價格(油價)。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尤其是對中國而言,能源安全至少還應該包括兩大要素,即能源消費與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我國在國際能源安全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國在確保能源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首先,我國能源供給能力大幅提高。2014年,全國能源生產總量為36億噸標煤,比2000年增加了22.5億噸,增幅為167%。其次,節(jié)能環(huán)保成效顯著,“十一五”以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了21%,全國平均供電標準煤耗下降到321克/千瓦時,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環(huán)保達標改造已近尾聲,在能源領域的話語權有所提升。再次,雖然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依然以煤為主,但是清潔能源的占比比十年前上升了7.9個百分點。其中可再生能源的消費量十年前僅為90萬噸油當量,到2014年增加到5400萬噸油當量,增長60倍,能源消費結構的優(yōu)化有助于降低排放。最后,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特高壓輸電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并且已經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等等,為未來新能源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能源領域,我國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我國在能源安全的五個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話語權。
油源方面。我國對中東、北非的石油依賴度分別高達50%和30%,而中東北非地區(qū)又是全球治理失敗比較集中的地方,政治腐敗,社會動蕩,都為中國能源供給埋下了諸多隱患。最近,中東局勢日趨復雜,且變化莫測,在反恐事務方面,很多國家開始傾向于俄羅斯,俄羅斯和歐洲結盟似大勢所趨。如若如此,未來中東北非事務將有可能會從美國主導轉變?yōu)槎須W共同主導,這不但對我國的能源供給不利,還會影響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進行。
油路方面。我國已經形成了四大方向的能源通道網絡,包括東北方向的中俄油氣通道(陸上),西北方向的中國—中亞油氣通道(陸上),西南方向的中緬油氣通道(陸上),以及海上油氣運輸通道。四個方向中,海上運輸量達到85%以上,陸上不到15%。未來30到50年之間,海上能源運輸通道占主導地位的局面不會發(fā)生根本性改變。但是,我國海上運輸通道嚴重依賴“馬六甲海峽”,并且有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包圍,我國尚無法有效控制周邊海峽,能源通道存在安全隱患。
油價方面。全球共有三個石油期貨市場,五個現(xiàn)貨市場,兩個基準油價,分布很不均勻,中國一個都沒有。鑒于石油越來越凸顯的金融屬性,可以考慮盡快建成上海原油期貨市場,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穩(wěn)定石油價格,提高我國在石油定價機制方面的話語權。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對于石油的價格卻沒有絲毫話語權,只能望價興嘆。
能源消費與環(huán)境的關系方面。我國的能源強度高,能源利用率低,能源開采和消費比較粗放,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地下水資源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壞。2006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國,二氧化硫排放2200萬噸。大氣污染愈加嚴重,霧霾天氣大范圍頻繁出現(xiàn),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損我國在氣候談判中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主導權方面。我國不但在油源油路油價方面缺乏一定的主導權,而且在能源技術引領方面,以及在排放標準方面,總體來說都缺失與我國體量相匹配的話語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