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樂業(yè),讓人們在城市“詩意地棲居”
人們選擇留在城市,不單是為了生存,更是為了能夠“詩意地棲居”。
對北京退休舞蹈教師許琴來說,近兩年來,她每天清晨5點開始練習太極。但頻繁出現(xiàn)的霧霾,讓她期待能摘下口罩在城市里自由呼吸新鮮空氣。
“現(xiàn)在最發(fā)愁的就是這霧霾天。在北京生活了大半輩子,眼看城市越建越大,可藍天卻越來越少。”
一座宜居的城市,必須是能讓人心安的地方。公交起火、堆土滑坡、化工危險品爆炸等事件屢發(fā),城市安全警鐘長鳴。
對從警20年的福州交警支隊臺江大隊副大隊長王能文來說,安全這根弦從來都繃得很緊。他期盼著通過開展“零點夜查”等行動,架設起守護城市安全的一道防線,城市能從每一次事件中吸取教訓,成為人們安全的聚居地。
一座宜居的城市,是讓人能實現(xiàn)夢想的地方。每個人能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平臺,過上幸福的生活。
當大學畢業(yè)的劉長福拖著一只行李箱推開中關(guān)村創(chuàng)業(yè)大街“車庫咖啡”的大門時,他立即被這里的咖啡香吸引,更為這里彌漫的創(chuàng)業(yè)激情著迷。那天起他開始在咖啡店里為夢想而努力。
剛過完20歲生日,河南的吳亞楠就與自己的小姐妹們一起來到北京城,在這個偌大的城市編織自己小小的夢想:“25歲前,開一家屬于自己的美發(fā)店。”
奔波50公里、派送近200件貨物……上海韻達速遞徐涇公司的快遞員魏小波每天在奔波中成就著最樸實的夢想:“希望能多接一些貨單,多掙些錢,客戶多一些諒解和寬容。”
城市,一個時代與國家的前沿,寄托百姓夢想的安居樂業(yè)之地。
人們期待,“明日之城”將不再是“千城一面”。城市多一份“留白”和綠地,百姓生活就會多一份舒適和閑暇;城市功能越人性化,百姓生活就會更便利;城市更注重內(nèi)涵,就會有更多優(yōu)秀民風得以傳承……城市的發(fā)展,應讓夢想與希望在每一個角落散發(fā)光芒。(記者韓潔、何雨欣、史林靜,參與張漫子、魏驊、王大千、黃安琪、宋為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