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堅持不結盟。最近從美國刮來一股風,這一股風刮到世界,刮到亞洲,刮到中國,說是新的兩極格局正在出現(xiàn),一方是美日同盟,另一方是中俄同盟,而這一兩極格局將引發(fā)新的冷戰(zhàn)。在此之前需要明確的是,歷史上的兩極體制和冷戰(zhàn)是如何出現(xiàn)的。
冷戰(zhàn)以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為基礎。1991年華約解散,但是北約依然存在,甚至在冷戰(zhàn)結束后從16個國家擴大到了28個國家。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美國,敲定了日美安保合作的新指針,可見美國與日本的軍事同盟依然存在。然而,中國卻并沒有同俄羅斯結盟。中國人堅持不結盟的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考慮到時代主題的變化。在“戰(zhàn)爭與革命”的時代需要結盟,而這個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
其次,總結歷史的經(jīng)驗。我國曾經(jīng)跟蘇聯(lián)結過盟,效果并不好。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在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總結了中國外交的經(jīng)驗,其中的重要一條就是堅持不結盟。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時提出了“求同存異”的主張,會議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萬隆會議十項原則,其中第六條就是“不使用集體防御的安排來為任何一個大國的特殊利益服務”。1961年的“不結盟運動”就是在萬隆會議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讓人不得不佩服周恩來總理的遠見。
最后,我們堅持不結盟,是考慮到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人民最大的利益是什么?正如鄧小平所說,“發(fā)展是硬道理”,具體到21世紀來說就是我們必須保持發(fā)展的勢頭。中國目前發(fā)展的勢頭大概是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最好的勢頭,為了保持發(fā)展的勢頭,我們必須保持開放的勢頭,保持對外合作的勢頭。結盟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樹敵,而中國需要朋友,我們愿意與全世界的國家和人民交朋友。
世界人民的利益是什么?世界需要和平與發(fā)展,不需要軍備競賽。當年美蘇軍備競賽投入了大量資金,而今天的世界所面臨的很多問題也需要資金。如果這些資金都拿去搞軍備競賽,那人類面臨的問題也就解決不了。所以,從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我們也將堅持不結盟的政策。
最近我在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訪問時,他們表示既愿意同美國保持良好關系,也愿意同中國保持良好關系,不愿意選邊站隊。東南亞國家的這種想法也反映了世界的觀點。如果中國同某一個大國結盟,一場新的冷戰(zhàn)就開始了,而這場戰(zhàn)爭沒有贏家,只有輸家。2014年11月29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明確表示,要堅持不結盟的原則,結伴不結盟。中國愿意與世界各國結成伙伴,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中國堅持不結盟,既考慮到中國人民的利益,也考慮到世界人民的利益,這一條路我們會繼續(xù)走下去。
(作者為外交學院原院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