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審計署在跟蹤審計2015年11月的政策落實情況時發(fā)現(xiàn),個別地方實施簡政放權遭遇梗阻,未能切實落實簡政放權政策,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及事業(yè)單位亂收費現(xiàn)象嚴重,增加了企業(yè)負擔,擠壓了企業(yè)資金。
簡政放權本是一樁利民利國的好事,讓群眾少跑路,少花費,提高了辦事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辦事透明度和公信力。然而由于簡政放權后讓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及事業(yè)單位減少了收入,失去了吆五喝六的資格。因而簡政放權在某些地方和單位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有的支支吾吾,有的裝作不知,以前該收費的照收費,該跑路的還得照跑路,完全以自己的利益為利益,枉顧國家政策的頒布實施。要破除改革中梗阻,需要的是猛藥去疴的勇氣和決心,對癥下藥消除阻礙,讓政策暢通大快人意。
一要深入基層了解情況。一項好政策出臺后,老百姓都期盼著這項政策的早日落實,早日從這項政策中得到實惠。而如果中間遇到了阻礙,就會失去政府的公信力,失去政府的在群眾中的威望。因而簡政放權政策出臺后,相關的部門就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政策的執(zhí)行情況,而不是坐在辦公室等著下級部門或單位的匯報材料,讓滿紙謊言掩蓋了真實的情況。魯迅先生就曾經(jīng)說過,“一碗酸辣湯,耳聞口講的,總不如親自呷一口的明白。”相關部門和人員只要多走多看,就一定能夠了解真相,就不會讓簡政放權政策干打雷不下雨。
二要落實主體責任。大凡規(guī)章也好,制度也好,政策方針也好,如果沒有明確的主體責任,沒有相關的責任追究,那么規(guī)章制度、政策方針就有可能成為一紙空文,一張空頭支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jiān)督責任,強化責任追究,不能讓制度成為紙老虎、稻草人”。簡政放權的好政策遇到了中梗阻,就需要去查找根源,看看是誰在那里阻撓政策的執(zhí)行,是誰故意在那里設置障礙,揪出責任人,給予相應的黨紀政紀處分。“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只要肯動真格,敢動真格,中梗阻沒有消不去的理由。
三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原有的政策可能由于頒發(fā)時間長,施行時間久,在人們心中已經(jīng)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和觀念。新的政策出臺后,如果宣傳不及時、不到位,人們對新的政策一知半解,模模糊糊,即使簡政放權政策施行了,但只要中間遭遇了梗阻,人們?nèi)匀粫凑张f有的方式去操作辦理。所以,簡政放權政策出臺后,一定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wǎng)絡、微博、微信、宣傳欄等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的信息傳播方式進行全面報道宣傳,詳細地羅列出讓公眾知曉新的政策,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參與到監(jiān)督中來,通過公眾力量消除中梗阻,讓改革順利暢行。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內(nèi)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未經(jīng)本站證實,僅供讀者參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