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土司遺風對恩施干部作風的影響
恩施土司制度隨“改土歸流”成為歷史雖已200多年,但其對恩施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的影響依舊存在,尤其在政治文化領域、干部作風上影響更甚。
(一)思想觀念上,“土皇帝”意識濃厚
部分領導干部特別是少數(shù)一把手腦海中還存留著“土皇帝、山大王”意識,表現(xiàn)在:換屆選舉時不擇手段搞賄選甚至明爭暗斗搞人身攻擊,惡化了干群關系,帶壞了社會風氣;決策時習慣于打著“自治”的旗號,以個人想法代替組織職位意見,隨意出臺土政策為自己的“皇親國戚”謀取利益,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敷衍上級,如其他領導有不同意見他還以“維護中央權威”套用為維護“一把手”權威;執(zhí)行政策時為我所用打折扣、搞變通,還有冠冕堂皇的理由“這里是民族地區(qū)”可以搞特殊;管理團隊時喜歡獨斷專行、頤指氣使,樂當甩手掌柜,不愿親力親為。下屬有了過錯時居高臨下當眾指責,不顧下屬人格尊嚴,致使上下級關系緊張;待遇上心浮氣躁,刻意追求政治待遇和物質享受,跑官要官現(xiàn)象依然存在;有的領導干部對民族自治政策有曲解,認為自治就是特殊,認為當領導就要有諸如人事支配權、重大事項拍板權、利益分配權等,公車私用、公款消費是理所應當,否則就沒人愿意當領導。凡此種種都是典型的據(jù)地稱雄、獨霸一方的“土皇帝”作派,是“土司遺風、山寨意識”的表現(xiàn)。
(二)行為作風上,敷衍得過怕?lián)?/strong>
少數(shù)黨員領導干部,對中央、省委、州委作風高壓規(guī)定的認識有偏差,沒有站在治黨治國的高度來對待,把過去的不正常當成常態(tài),將現(xiàn)在回歸本源的規(guī)范管理視作苛嚴,認為管得太死,負面清單多,一票否決多,領導干部自由裁量的空間太小,致使大家有等待觀望、抵觸情緒,不愿積極主動創(chuàng)新作為,于是出現(xiàn)了分管安全怕出事,分管機關嫌瑣碎,害怕網(wǎng)絡批評,生怕自己“躺槍”,所以一些領導干部甘當“維持會長”,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還有極個別的干部還做著和尚不撞鐘的夢,不愿接受新的挑戰(zhàn),怕追責就寧愿不擔責;對高壓反腐聲稱很難做到不越底線、不踩紅線,抱怨為官不易,官員弱勢;績效工資規(guī)范、紀律要求嚴格,不管在什么單位都撈不到油水后,一些領導干部爭相請求到大家常規(guī)認為的矛盾糾葛少、社會關注度低的“清閑”崗位工作;還有部分州直單位領導干部不愿當“一把手”,有的干部還戲稱幸虧沒當“一把手”。這就是省委第一巡視組組長王樹華指出的宗旨意識淡化,擔當精神缺乏的表現(xiàn)。
(三)任用選拔上,干部看法多
選人用人時存在重視組織人事部門、經(jīng)濟工作部門、忽視其他部門干部,重視大部門、忽視小單位干部,重視領導身邊干部、忽視邊遠基層干部、民族干部現(xiàn)象。有的職能較弱部門的干部多年沒有調過崗、挪過窩,沒有新鮮感,沒有積極性,不愿干事,所以敷衍了事。還有少數(shù)干部存在帶“病”提拔、邊腐邊升的現(xiàn)象,干部看法多。
(四)獎懲機制上,機械呆板缺生機
由于工資、津補貼、獎勵性福利等都從財政直達個人賬戶,只要沒出原則性問題,個人的工資也不能隨便扣,單位不能自設獎懲機制,有錢不能隨便發(fā),導致同一個單位的干部勞逸不均,但待遇一樣。聽話的、能干事的,經(jīng)常加班而又不能多勞多得,自己心情不暢,別人也不領情。“庸、懶、散”的干部待遇不少一分還不感激誰;干部進出渠道不暢,新鮮血液補充少,干部老化嚴重,隊伍活力不夠、動力不足。好多鄉(xiāng)鎮(zhèn)只有領導班子成員還年輕一點,但平均年齡也都在40歲左右。少數(shù)單位班子成員內部互不買賬,各拉小團體,不團結也沒有得到及時調整,下屬左右為難,不好開展工作,也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