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篇:從排浪型消費到追求質量
“爆買”一詞成為2015年日本年度流行語的背后,是眾多中國赴日游客“出錢出力”的結果,與此同時,“海淘”也在今年爆發(fā)出令人驚訝的成績。
當大家都在感慨“中國人真有錢”的同時,剛從日本“剁手”回來的小車道出“真相”:“其實,馬桶蓋、電飯鍋、奶粉、化妝品這些東西在國內也不是買不著,但我看中的是人家的質量和‘微笑’服務。”
國內消費外溢的背后,有一個問題不得不正視:我國現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居民收入增加,消費不斷升級,但由于目前還沒有形成匹配較高消費水平的有效供給,居民只能把購買力投向海外市場。
和幾十年前的短缺經濟不同,當時的居民追求的是“生存型”“傳統(tǒng)型”“物質型”的消費。時過境遷,普通人現在購買產品,不再簡單滿足于“能吃”“能用”,還希望產品“好吃”“好用”“好看”“與眾不同”。
要滿足這一系列升級的需求,就要在供給端發(fā)力,不斷改革、完善供給端,以供給創(chuàng)新滿足并創(chuàng)造消費需求。既要創(chuàng)造新的供給,又要提供有效的供給,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yè)升級,不適合市場需求的產能盡早淘汰,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日前,中央給消費升級的潛在領域描繪一幅明確的藍圖:要求積極發(fā)揮新消費引領作用,重點推動服務、信息、綠色、時尚、品質和農村等六大領域消費升級。
可以預見的是,通過供給端不斷的改革、完善,未來國內也能提供質量好、價格便宜的產品,老百姓也不用萬里迢迢遠赴國外,大包小包的往回背“洋貨”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