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網絡倫理的社會功能
任何社會都需要一定的秩序,維持秩序的手段通常包括風俗、輿論、宗教、道德、法律等。在現代世俗化社會,一種值得向往的良好秩序主要依靠法律和道德。在法律和道德的關系問題上,法律涉及的主要是涉他行為,它是對社會通行的基本道德價值的堅守。網絡治理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網絡并非法外之地”,網絡治理的更高原則是“網絡是人們平等分享技術進步和順利獲得社會交往樂趣的空間”,后者就需要引入網絡倫理。
網絡倫理的一個功能就是調解作用。它通過輿論評價和個人反省自檢,喚起人們主動對照網絡倫理規(guī)范的要求,確認當下行為的對錯,找出其間的差距。道德調解是一種觀念性的思考和內心世界的返照,它強調的是當事人要嚴于律己,對有爭議的話題或要求,愿意與他人理性討論,彼此尊重,用道德理由解釋自己的行為和判斷,與對方尋求共識。在流動化時代和高匿名性的網絡空間,道德調解是極具建設性的。
網絡倫理的另一個功能就是教化規(guī)約作用。離開了道德教化,社會就是一盤散沙。中國古代大一統(tǒng)國家之所以能夠維持兩千余年,靠的就是“綱常名教”這樣的道德教化。西方國家的現代文明秩序也得益于各種社會組織參與其中的廣泛社會教化。在西方,道德教化被包括在社會教化之內,以文化、道德、宗教等古典人文學及其精神來教育、養(yǎng)化國民,都被視為“教化”。其實,人的社會化過程同時就是接受社會教化、以獲得完整人文素養(yǎng)并能夠自如地與同胞共處的過程。我們要充分吸收全部優(yōu)秀的人類文明成果,按照各部類學科的特點加以總結和提升,在網民中推進道德教化。
網絡倫理的再一個功能就是激勵引導作用。道德給出了理想性的要求,這些要求都是符合值得追求的善的目標的,是我們應該做到的但實際上又沒有做到的,因此,在道德要求面前,我們必須變得謙虛和謹慎,知道自己還要不懈努力。放棄不道德,遠離惡,相對比較容易,但在追求更加道德、至善的路上卻沒有終點,為此不得不付出終身的持續(xù)努力。在這樣的無窮無盡的求善過程中,人會逐漸變得內心圓滿,無所外求,因為道德上的日積月累所帶來的心理充實和精神愉悅是任何外在物質都換不來的,一個努力追求道德成長的人,就是一個不斷追求完人的人,他被崇高的道德理想所激勵引導,他因自身的克己自省也成了其他人效仿、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網絡倫理在今天還有一個無法替代的意義,那就是它可以用更加精確、更具有時代感和現實針對性的行為準則來確立、重建當代中國人的觀念共識和價值認同。網絡倫理因其生活化的要求和歷史性的銜接更容易深入人心,網絡倫理的普及將有效突破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人為割裂,打破二者的虛假對立??傊?,網絡倫理褒善抑惡訴諸的是人的理性和良知,讓人生起榮譽感和羞恥心,這是其他任何社會制裁手段所不具備的??梢韵嘈?,網絡倫理建設將使每個網民受益,通過澄清網絡空間,可以增大網民在網絡世界馳騁的自由度,落實網民個人信息存取、流動的安全性,最終提高網民因網絡帶來的便利、高效而獲得的幸福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