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常州一位家長帶孩子去餐廳吃飯,女子向前臺要了一個空碗給孩子接尿,隨后將碗藏到了桌子底下。服務(wù)員收拾時發(fā)現(xiàn)顏色不對,一聞才知道是尿。餐廳負責人馬卓氣得夠嗆,“我店開了七八年也從來沒碰到過這種事情。廁所距離就餐點就十幾米遠,她要是問肯定會告訴她?;蛘哒娴膩聿患傲?,我們店也沒有要收費,可以拿塑料袋,哪怕打包盒也可以。”(新華網(wǎng)12月18日)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教師,家長平常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孩子將來的行為習慣。家長帶頭在孩子面前做出不文明行為,對孩子潛意識里會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孩子在早年對世界的認知還不健全,他們會認為只要是父母做的事情都是正確的,因為父母一直都很關(guān)心和愛護他們。這樣會對孩子將來養(yǎng)成不良習慣打下埋伏。
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chǔ)。我們很多家長把孩子的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yǎng),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孩子思想品德的好壞,是決定他們將來成才還是社會敗類的關(guān)鍵。如果孩子養(yǎng)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huán)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
孩子正處于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素質(zhì),而家長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敢于向不文明的行為說不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后才是指望將孩子培養(yǎng)成才,讓孩子不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人。
最近,我國許多旅游景點游客就餐時也有不少不文明行為。有人無視餐廳環(huán)境,大聲喧嘩;有人不遵守秩序,搶座位甚至插隊;有人過度點餐,造成大量浪費;有人過分敬酒,害人害己;有人不尊重服務(wù)員,態(tài)度粗俗……旅游中的不文明現(xiàn)象給他人帶來煩惱,也可能給自己帶來不便。遵守秩序,文明出游,才能營造更加和諧的旅游環(huán)境,讓出游更舒心。
就餐時要有所不為,和不文明“說不”。包括,不要有插隊、搶座位等違反秩序的行為,不要有隨地吐痰、扔廢棄物、喧嘩吵鬧等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不要有當面剔牙、不尊重服務(wù)員等有失禮儀的行為。
就餐時還要有所為,向文明“進一步”。出游就餐時,應充分了解和尊重旅游目的地的就餐風俗,出席正式宴會要衣著得體,自覺維護餐廳的環(huán)境和秩序,適當提醒他人改正不文明行為等。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內(nèi)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未經(jīng)本站證實,僅供讀者參考?!?/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