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建立健全是我國教育財政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的重要成就和標志,有必要在國際視野下對我國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進行考察。通過和其他國家的學生資助政策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我國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主要突出體現了兩個特征:國際接軌和中國特色。
我國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資助理念與資助方式的國際接軌,主要體現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資助:
注重學前教育資助。在國際范圍內,重視和發(fā)展學前教育已經成為一股重要的教育潮流。各國日益重視政府資助在學前教育中的角色發(fā)揮,也紛紛采取多種方式發(fā)展學前教育。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教授的研究表明,投資兒童早期教育是促進經濟發(fā)展、降低社會成本的有效方式。近年來,我國也加大了對學前教育的政府投入,特別強調對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的資助。
實施免費義務教育。作為一項基本權利、基本人權,接受免費義務教育已經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特別是經濟發(fā)達國家得到了落實。我國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及隨后的相關改革實現了我國義務教育的全免費,同時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免費教科書、生活補助、營養(yǎng)餐等資助。最新的政策調整將提供免費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學生。這些改革使得我國的義務教育資助實現了與國際接軌。
實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建立學生資助體系。在高等教育階段,實行成本分擔,同時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學生資助,在世界范圍內,特別是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高等教育發(fā)達國家,已經成為解決高等教育辦學經費緊張、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的通行做法。我國在上世紀末實現了高校學費的并軌,相繼建立了學生資助制度,并于2007年予以體系化。隨后,又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學生資助體系中,特別注重助學貸款的重要性,助學貸款在學生資助資金構成中僅次于政府投入,使之成為與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政策相配合的重要資助工具。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在居民收入統計等基礎條件都不是很健全的情況下,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實施了校園地助學貸款和生源地助學貸款,基本解決了助學貸款在發(fā)放和回收方面的世界性難題。可以說,我國高等教育籌資機制及學生資助模式的發(fā)展演變完全符合當今世界的主流趨勢。
我國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建設借鑒了國際上的許多成功做法,但也從實際國情出發(fā),創(chuàng)新了一些資助方式。這些資助方式在國際范圍內體現了中國特色。
高校新生入學資助和綠色通道。和國外有些國家在學生入校之前就確認能否獲得資助不同,我國的學生資助資金發(fā)放主要依托高校。這樣,如何解決學生在入校前后的經費困難,就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新生入學資助和綠色通道正是基于我國特定的情況適時推出的,從而理順了高校資助的整個流程,消除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特定時點可能面對的經費困難。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生源地助學貸款項目綜合運用了傳統和現代的措施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助學貸款項目所面臨的各類難題,體現了中國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學生資助方式,綠色通道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這兩種資助方式在國際研討會上受到了英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專家的強烈關注和積極評價。
(作者系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副所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