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杜牧《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有詩云:“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該句用比喻的手法批評了白居易由于評判不公,沒有發(fā)現(xiàn)近在眼前的人才——張祜。
張祜才華橫溢,歷史之論已定矣,然不管是白居易的識人不全,還是張祜的抱憾廟堂,皆成滾滾東逝水。但“睫在眼前長不見”一句對我們廣大黨員干部們有著深刻的警示作用:自身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如同“睫毛”長在我們的眼前,我們卻不能很清楚地看到。閉上眼睛看“睫毛”,永遠看不到;半睜眼睛看“睫毛”,永遠看不清楚。
列寧同志說過:“在革命事業(yè)中,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就等于改正了一大半。”趙括不能認識自己“紙上談兵”的缺點,埋下了被白起坑兵滅將的悲?。欢H由于能認識到自己狂傲自大的缺點,最終與藺相如一起共撐趙國大廈數(shù)十載。宋朝司馬光有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所以,在看“睫毛”時,不能用哈哈鏡和三棱鏡,而要拿起放大鏡和顯微鏡,做好“四則運算”:加“清廉為民”的態(tài)度,減“千篇一律”的形式,乘“求真務(wù)實”的效果,除“四風問題”的污垢,要常“借我一雙慧眼”,擺脫“霧里看花”的局限,摒棄“管中窺豹”的淺顯。“朝有過,夕改,則與之;夕有過,朝改,則與之。”所以改正身上的不足之處,雖“病在腠理”,也要吃“猛藥”,從根上斷掉“寡人無疾”對自我免疫力的侵蝕。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眼睫毛”,但由于近在眼前,常在身邊,本應(yīng)關(guān)注、重視,卻總被有意無意地忽略和漠視。要想真正看清,就要重視查擺問題,善于接受他人的批評,真正做到從諫如流、聞過則喜?!俄n非子·喻老》言:“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如果無視“眼睫毛”的存在,就很容易在“溫水煮青蛙”中忘記了“我是誰”的黨性之問,在“破窗效應(yīng)”中迷失了“我為誰”的宗旨之義。南宋朱熹詩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而我們的“渠”是什么?“渠”就是工作作風、紀律觀念,我們的“渠”之所以“清如許”,之所以優(yōu)良和嚴謹,就是因為常有活水來,這個“活水”就是需要我們經(jīng)常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經(jīng)常紅紅臉、出出汗、排排毒,祛除我們身上的“手足口病”,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腳、管好自己的嘴巴,用肥皂多洗洗手,用挫刀多去去腳上的死皮,用思想多清洗我們的嘴巴,減少我們“心靈活水”上的污染,達到將污染制止在上游的目的。
同時,要學會“限制自己”,善于“克制自己”,重視“小事”,留心“小處”,時時處處以嚴格的黨性要求自己,以所肩負的重任鞭策自己,以“螻蟻之穴,潰堤千里”的憂患之心對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謹慎之心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寢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對待自己的一職一責?!栋⒎繉m賦》中所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fù)哀后人也。”所以,在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后,“聞道”態(tài)度應(yīng)該端正,心態(tài)應(yīng)該誠懇,聽取意見不怕刺,亮出問題不怕丑,觸及思想不怕痛,這樣才能有決心與過去的自己告別,才能做到“夕死可矣”的立行立改精神。
敢于“刮骨療毒”,對查擺的問題、領(lǐng)導(dǎo)同事群眾的批評,認真對號入座,從嚴從實抓緊整改;以認真的精神,列出單子、排出工期,一步一個腳印地抓問題,一件一件地抓到底,落實到位。問題整改要既要在思想上“補鈣”,又要心存“戒尺”,切實把心靈上、行動上的問題解決到位。要經(jīng)常想一想,“現(xiàn)在當官做什么,將來身后留什么”的問題。在位時堅持勤政廉政,造福于民,縱然將來不能像焦裕祿、孔繁森那樣名留青史,功昭后人,但也絕不能像劉青山、張子善那樣留下罵名。
“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領(lǐng)導(dǎo)干部看清“眼睫毛”要以“慎獨”為要,這是一條正確的自省自警之路,我們要懷揣“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慎獨”之心,自擁“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道德操守和精神境界,在實踐中修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的素養(yǎng),踐行為人民服務(wù)的宗旨??辞遄约?,才能敬畏人生,才能讓生命更有意義,為官才能敬畏法度,胸中有“定盤星”,真正地做到珍惜人生、正視人生,就會用法紀和道德約束自己,不動心,不伸手,始終保持平靜心態(tài)。
“眼睫毛”雖小雖微,但它緊緊地與心靈的窗戶相依相偎,廣大領(lǐng)導(dǎo)干部只要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善于看清自己的“眼睫毛”,必定能在“四個全面”戰(zhàn)略的從政新常態(tài)下“明眸善睞”、“盼顧生輝”。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wǎng)站71.cn,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wǎng)評論自2013年3月1日上線以來,受到各界的廣泛關(guān)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建議!稿件一經(jīng)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wǎng)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