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調整貨物和勞務稅、所得稅、財產稅的比重
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經濟效益、稅務管理和整個社會管理水平的提高,生產資料所有制和收入分配結構的變化,可以考慮繼續(xù)合理調整貨物和勞務稅、所得稅、財產稅的比例,逐步提高所得稅收入在稅收總額中所占的比重,降低貨物和勞務稅收入在稅收總額中所占的比重。
目前我國的貨物和勞務稅收入占稅收總額的比重偏大,所得稅收入占稅收總額的比重偏小。前者帶來的問題是:最終消費者,特別是負擔增值稅、營業(yè)稅等普遍征收的貨物和勞務稅的中低收入者負擔偏重,稅收的累退性比較明顯;出口退稅數(shù)額偏大,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后者帶來的問題是:所得稅籌集財政收入和調節(jié)個人收入分配的功能受到很大的限制,高收入者負擔偏輕。
出現(xiàn)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社會管理水平和企業(yè)經濟效益還不夠高,個體、私營經濟成分比較小,個人收入的來源有限而且貨幣化程度不高,貨物和勞務稅的稅基相對寬一些,比較容易征收管理,所得稅則反之。
以2013年為例,我國貨物和勞務稅(包括增值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營業(yè)稅和關稅5個稅種)的收入為63287.0億元,占當年全國稅收收入的56.4%;所得稅(包括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具有所得稅性質的土地增值稅3個稅種)的收入為33705.0億元,占當年全國稅收收入的30.0%;財產稅(包括房產稅、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契稅、資源稅、車船稅和船舶噸稅7個稅種)的收入為10378.3億元,占當年全國稅收收入的9.3%。
從橫向比較看,我國所得稅收入占稅收總額的比重也比較低。以2012年為例,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泰國、埃及和智利7個國家的所得稅收入占本國稅收總額的比重分別為61.7%、46.9%、38.8%、32.5%、41.3%、44.0%和32.9%。同年,我國所得稅收入占本國稅收總額的比重只有29.6%,不僅低于發(fā)達國家,也低于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甚至不及本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曾經達到過的水平(如1985年為34.3%)。再以個人所得稅為例:2012年,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泰國、埃及和巴西7個國家的個人所得稅收入占本國稅收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8.5%、29.3%、30.6%、14.8%、9.0%、10.5%和9.7%,而同年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占本國稅收總額的比重只有6.5%。
不過,從發(fā)展趨勢看比較樂觀,我國貨物和勞務稅、所得稅、財產稅占稅收總額的比重近年來逐步趨于合理:1994年至2013年的19年間,所得稅收入占稅收總額的比重已經從14.8%上升到30.0%,提高了15.2個百分點;財產稅收入占稅收總額的比重已經從3.8%上升到9.3%,提高了5.5個百分點;貨物和勞務稅收入占稅收總額的比重則從72.0%下降到56.4%,降低了15.6個百分點。預計“十三五”期間乃至以后一個時期,上述趨勢將會繼續(xù)發(fā)展。
實踐證明,貨物和勞務稅、所得稅、財產稅占稅收總額的比重的調整不宜簡單地通過三者存量之間的此消彼長方式實現(xiàn),而應當從總體稅負調整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增量的安排實現(xiàn),主要應當考慮如何隨著經濟發(fā)展和體制改革逐步增加所得稅、財產稅收入,并將一部分非稅財政收入轉化為所得稅、財產稅收入。所得稅、財產稅收入增長得快了,占稅收總額的比重提高了,貨物和勞務稅收入占稅收總額的比重自然就會下降。同時,應當著眼于企業(yè)管理的改善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個人收入的增加、稅收管理的加強。出于照顧民生,加大稅收在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調節(jié)作用等方面的考慮,也可以直接采取適當?shù)亩愔普{整措施,如降低增值稅的稅率,提高高收入者的個人所得稅負擔率,對高檔住宅開征房地產稅,等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