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好臨聘教師問題考驗政府智慧
這些年,媒體關于臨聘教師產(chǎn)生的原因、臨聘教師使用過程中的怪現(xiàn)象等分析不少,問題的“癥結”已成共識。比如深圳非戶籍人口太多,學生增長過多,而正編教師的產(chǎn)生跟不上人口速度,而如果全部采用正編教師,一旦流動人口生源減少,會產(chǎn)生教師超編、教育資源浪費的問題。這些理由看上去都很正當,但細究卻并不合理。以深圳目前的發(fā)展速度,未來流動人口生源是否會減少,何時減少,并不確定。另外,以未來生源會減少的假設性命題來確定現(xiàn)在的臨聘教師使用政策,政府有規(guī)避責任和降低用人成本之嫌。
一類是正編教師,一類是臨聘教師,這兩類群體差別很大。正編教師也常為工資待遇提出訴求,比如房補、績效工資爭議等,都是錦上添花之事,沒有被解聘的強烈焦慮感。而臨聘教師則不同,其工作狀態(tài)有如走綱絲,工資福利待遇不僅比正編少一半,而且合同一年一簽隨時可能被解聘,無論你干得是否優(yōu)秀,這種職業(yè)不穩(wěn)定的強烈焦慮感充斥他們的內心。有一些女臨聘教師在沒有考入正編之前,連孩子都不敢生。
一些優(yōu)秀臨聘教師中,都工作勤奮甚至獲得不少榮譽,但這都改變不了他們工資待遇相對較低,被解聘的命運。有時學校也非常無奈,說解聘通知一到手就得執(zhí)行。實際上,這樣的解聘里暗含很多問題,解聘的標準是什么?誰可以留下?是不是工作年限長的,沒有關系的更容易被解聘。由于解聘并沒有標準,這樣的彈性會導致人為的不公。
數(shù)百名臨聘教師在今年被解聘的起因是由于勞動合同法實施后,臨聘教師們找到法律依據(jù)不斷申訴要求解決工資待遇,及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這些都讓有關政府部門感到頭痛,最終決定清退超編人數(shù)。盡管在解聘過程中,學校都依據(jù)法律來進行,合同到期后不續(xù)聘,一年賠償一個月的工資。不違法的解聘看似沒有問題,但臨聘教師個體的命運卻令人唏噓。教師職業(yè)比較特殊,只能在學校之間流轉。有的臨聘教師40多歲,被解聘后拿到七八萬元補償金,再就業(yè)很困難。一被解聘的43歲的優(yōu)秀臨聘教師開學后到處試講找工作時,不少學校覺得講得不錯,但就是年紀太大。對養(yǎng)家糊口的他們來說,政府部門豈能一紙解聘就萬事大吉。
當然,感性的申訴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面對近萬名臨聘教師群體需求,相關政府部門光是一刀切清退也只是權宜之計。要想徹底解決臨聘教師問題,改革還應深層次進行。有專家提出的,教師群體去編制化是未來趨勢,但是編制改革需要配套學校治理與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實際上,深圳事業(yè)單位去編化改革早就在一些領域進行,通常用的是“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過渡方式,一是減少編制造成的用人不公,二是企業(yè)化運作提高效率。但學校要如何進行去編化改革非常復雜,還需要人社、教育等部門深入研究、科學決策才行。臨聘教師的問題能否徹底解決好,很考驗政府部門管理的能力和智慧。
臨聘教師“一夜下崗”太冷漠
在深圳城市規(guī)模擴大和外來人口不斷增加的歷史背景下,由于政府財政對教育事業(yè)的投入力度沒跟上,教師擴編速度追不上人口對教育資源的需求,在編教師不能滿足實際需求,于是地方政府、學校無奈的招聘了大量工資標準比在編教師低很多的臨聘教師,以彌補教師缺口,從而保障了深圳教育事業(yè)不動搖。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深圳公眾中小學目前有五六萬在編教師,而臨聘教師規(guī)模還有將近一萬人,其中寶安等區(qū)臨聘教師占在編教師的比例超過30%,部分學校臨聘教師的比例甚至超過60%。
從根本上講,解聘臨聘教師是一個法律問題,必須回歸法律層面。臨聘教師,其實就是采取市場化模式招聘的教師,按照《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簽訂勞動合同。這意味著臨聘教師在任職之初就知道工作并不穩(wěn)定,在本質上與在民營企業(yè)職工、私立學校教師沒有區(qū)別,隨時都有可能遭到用人單位的解聘,尤其是一旦合同到期就極有可能被解聘。換言之,臨聘教師“一夜下崗”,本身是正常的市場化用人行為,只要沒有違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就并無不可。從這個角度說,臨聘教師“一夜下崗”的重點是要看有沒有違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如果在解聘過程中存在不合法行為,用人單位就必須依法補救,糾正錯誤,賠償被解聘的臨聘教師的損失。
然而,廣大臨聘教師畢竟曾經(jīng)為深圳教育事業(yè)做出巨大犧牲和奉獻,即便采取“一夜下崗”的方式處理并不違法,但讓社會很寒心,對廣大臨聘教師也不公平,凸顯了政府和制度的冷漠和無情。但是,對于如此龐大規(guī)模的臨聘教師隊伍,尤其臨聘教師隊伍本身良莠不齊,只因他們過去有犧牲,就從道德層面出發(fā),搞道德綁架,情緒化的主張臨聘教師全體入編,這又是在出餿主意、瞎胡鬧,破壞了教師入編“逢進必考”的基本原則,甚至滋生腐敗,臨聘教師就成了入編的捷徑。而且,自2009年以來深圳舉辦了多次臨聘教師轉正招聘考試,只是招聘的規(guī)模有限,導致很多臨聘教師沒有達到考試錄用要求,始終沒有考上編制。
因此,要平穩(wěn)、溫情又理性的化解臨聘教師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必須兼顧法律和道德。一方面,對于沒有達到教師任職要求的臨聘教師,應當依法解聘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對于解聘的臨聘教師,除了給予法定的經(jīng)濟補償之外,還應考慮過去同工不同酬的事實,額外給予一定的工資差別補償,不能以在編教師和臨聘教師的適用法律不同為由而拒絕。另一方面,對于符合教師任職要求和標準的,特別是教學成績優(yōu)秀、受到學生歡迎的臨聘教師,應當繼續(xù)聘用,不能因為身份不同就解聘;對于任教超過10年的臨聘教師,應當依法與他們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這也符合教師去編制化改革的趨勢。同時,適度放寬臨聘教師參加教師編制考試的學歷、年齡限制,讓他們憑借自己的本事在公平的教師編制考試中去競爭,特別是讓已經(jīng)步入中年的臨聘教師有機會考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