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鬩于墻,而外御其侮”——抗日戰(zhàn)爭是中華民族團結和覺醒的里程碑,是弘揚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最輝煌的歷史時期,形成了愛國至上,團結御侮;不畏強暴,勇于犧牲;自力更生,百折不撓的抗戰(zhàn)精神
中華民族在近代的衰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帝國主義列強侵略而造成的國家的分裂和民族的渙散。民族的團結統(tǒng)一,是民族復興的前提。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每一次反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和封建主義壓迫的斗爭,都奠筑了中華民族覺醒的一道道階梯。毛澤東指出,抗日戰(zhàn)爭“鍛煉了中國人民。這個戰(zhàn)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中國人民不但已經有了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高的覺悟程度,而且有了強大的解放區(qū)和日益高漲的全國性的民主運動”。如果說,近代百年以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每一次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思想的斗爭,都為中華民族的覺醒準備了量的積累,而抗日戰(zhàn)爭則使中華民族的覺醒產生了質的飛躍??梢哉f,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也是中華民族覺醒、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的勝利。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華民族覺醒的突出表現是民族利益、國家利益高于階級利益、黨派利益和團體利益,成為一切愛國者的共識,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而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主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鞏固和發(fā)展,則對團結全國人民堅持持久抗,爭取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起了核心主導作用。在日本軍國主義要滅亡中國的緊要關頭,中國各階級、各政黨、派別、各軍事集團均以民族、國家利益為重,自覺地使自己的利益服從反對日本法西斯侵略這個最高的民族利益,發(fā)揚“兄弟鬩于墻,而外御其侮”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捐棄前嫌,團結一致,共赴國難。
在抗日戰(zhàn)爭的壯闊而曲折艱難的進程中,形成了愛國至上,團結御侮;不畏強暴,勇于犧牲;自力更生,百折不撓的抗戰(zhàn)精神??谷諔?zhàn)爭時期,中華民族覺醒和團結的突出表現,就是民族利益、國家利益高于階級利益、黨派利益和團體利益,成為一切愛國者的高度共識,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比以前任何時代都表現得更強烈、更廣泛、更持久,更具戰(zhàn)斗性。它使各階級、各階層、各政黨及地方實力派在抗日的問題上,找到了契合點:即愛國須抗日,抗日即愛國,抗日成了區(qū)分是否愛國的唯一標準。工、農、商、學、兵及少數民族和海外華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表現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度愛國主義情懷。
在空前壯烈的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中,中國人民前仆后繼,浴血奮戰(zhàn),面對敵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對死亡的威脅義無反顧,以血肉之軀體筑起捍衛(wèi)祖國的鋼鐵長城,用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譜寫,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名將,和八路軍兒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女投江及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經過了艱難曲折的歷程,從九一八事變后,首先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序幕,到七七事變全國抗戰(zhàn),開辟世界東方第一個大規(guī)模反法西斯戰(zhàn)場,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人民完全是靠自己的力量獨立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長達10年之久的時間。七七事變后,只有蘇聯唯一一個援助中國抗戰(zhàn)的國家,而美、英、法等西方大國,均對日本侵略中國采取“中立”、“不干涉”的綏靖政策。中國人民主要是靠自力更生,百折不撓的精神,堅持持久抗戰(zhàn),始終抗擊和牽制日本陸軍主力在中國戰(zhàn)場,成為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東方主戰(zhàn)場。
抗日戰(zhàn)爭使中國人民空前團結起來,使中華民族煥發(fā)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在這場關系到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決戰(zhàn)中,全國各族人民團萬眾一心、同仇敵愾,不畏強暴、敢于同敵人血戰(zhàn)到底。前線官兵浴血奮戰(zhàn),英勇殺敵,“所有前線的軍隊,不論陸軍、空軍和地方部隊,都進行了英勇的抗戰(zhàn),表示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全國工、農、商、學、知識分子,各少數民族和海外華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全力抗戰(zhàn),表現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度愛國主義精神。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和團結,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的空前弘揚,是取得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堅實思想基礎和強大精神支柱。
(作者:軍事科學院原軍史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席軍史專家和中宣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主要成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