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基本落實帶薪休假 休假何時不再成“假”休?
根據(jù)新華網最新發(fā)布的網上調查結果顯示,近三年來,表示從未享受過帶薪休假的占72.3%,表示休過一次假的占13.9%,僅有7.8%的人表示休過3次假。
現(xiàn)在公眾最關心的問題還是假能不能休得成的問題。700份調查問卷里,沒休成假的原因中,表示“上司和同事都沒休,想休但不敢休”的占比22.4%,“每天各種忙,想休但沒時間休”的占比22.3%,“擔心休假會影響發(fā)展前途”的占比9.7%。
國家統(tǒng)計局陜西調查總隊2014年底調查顯示,過去3年內,當?shù)匦姓C關、國有企事業(yè)單位八成以上職工能夠享受帶薪休假。內資私營企業(yè)三年內享受過帶薪休假的職工比例則不足半數(shù)。小微私營企業(yè)多數(shù)沒有落實帶薪休假。
專家認為,要將帶薪假期真正落實到生活中,首先要增加對“休假權”的認識。同時,要有“硬措施”改變休假權遭遇“軟落實”的困境。
增強休假意識首當其沖。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研究所所長文軍認為,假期權的落實需要算“經濟賬”和“居民感受賬”,增加職工和單位雙方對“休假權”的認識,不能只盯著經濟利益看。
今年初公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樓嘉軍表示,帶薪休假在我國從制度層面已經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全面落實。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丁元竹認為,落實帶薪休假不僅要加強對這一制度落實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提供職工休假權保障方面的法律援助,還應借鑒法國等外國經驗,積極考慮將帶薪休假明確寫入法律,并對違反帶薪休假制度的單位或個人有明確的制約措施。
在推廣帶薪休假制度的過程中,還要綜合考慮具體國情,不一刀切,而是鼓勵不同地區(qū)、行業(yè)、部門根據(jù)實際情況實行有差異的帶薪休假制度。
一些地方已經有了休假模式的新探索,推出了一些具有當?shù)靥厣?、適合當?shù)貧夂蛱攸c的假期設置。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州慶期間不僅放假調休五天,還將州內國有或國有控股的景區(qū)景點針對州內居民設立免費開放日;中國人民大學多年來堅持“春假+五一”8天長假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額外的悠長假期;今年,蘭州、哈爾濱等地也先后出臺了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帶薪休假的實施細則,以增強帶薪休假的“帶頭效應”。
“保障職工休假權,其實是讓職工在改革進程中能真正得到‘獲得感’的一個重要方面。”樓嘉軍說。
“到2020年基本落實,不等于現(xiàn)在可以空等五年。”他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