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刺刀
“在高粱地內和日本鬼子拼刺刀,雙方都殺紅了眼。”
1944年,在水東獨立團的基礎上組建的30團攻打睢縣長崗鎮(zhèn),30團一營一連在一片高粱地內,和趕來截擊的日軍展開拼刺刀大戰(zhàn),最終大獲全勝,并順利攻破長崗。
據(jù)魏心芳回憶,當時盤踞長崗的除了據(jù)點里的日軍之外,還有個漢奸頭頭叫張吉穗(音),是大漢奸孟照發(fā)(音)下面的一個隊長,手下有100多人。
“中午12點開始攻打長崗,到下午四五點,從睢縣過來的日軍和漢奸隊前來截擊,日軍有近百人,漢奸隊也有幾百人。團長派出一營一連前去阻擊,有100多人,雙方在長崗北門外的一片高粱地遭遇,剛開始是槍戰(zhàn),后來雙方拼刺刀。”魏心芳說,戰(zhàn)斗一打響,漢奸隊就跑了,只剩下日軍,雙方開始拼刺刀。
“如果離得遠肯定開槍打,只要到了一塊,就是拼刺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前面的倒下,后面的立即頂上去,前赴后繼,刀對刀,打得很激烈。”魏心芳說,后來日軍支持不住了,就跑了。
戰(zhàn)斗結束后,繳獲了日軍一挺機槍,還有一門炮,隨后很快就攻破了長崗。
講紀律
“吃飯是‘派飯’,穿的是自己從家里帶的衣服”
老人回憶說,當時新戰(zhàn)士沒有槍,都是先跟著,或者拿一個老戰(zhàn)士分的炮彈,只有打仗之后繳獲了槍,才能發(fā)給新戰(zhàn)士。
“工資每個月發(fā)四斤小米票,拿著票可以買個燒餅,或買包煙,也可以到村長那里換小米。”魏心芳清晰地記得,1942年他第一次發(fā)工資的時候,領了兩毛五分。領到工資后,他買了一支牙刷。
“當時班長還問我,怎么光買牙刷不買牙膏,我說只發(fā)了兩毛五,只夠買牙刷。”魏心芳說,當時大部分人都是用牙刷蘸鹽刷牙。
“當時的貨幣復雜得很,有‘國民黨票’,日本鬼子是‘聯(lián)合票’,汪精衛(wèi)政府有‘儲備票’,華北有‘華北票’,也叫‘魯西票’,在哪個地區(qū)用哪個的票。”魏心芳說,當時杞縣屬于日軍占領區(qū),只能用“聯(lián)合票”。
“吃飯都是‘派飯’,老百姓吃啥部隊吃啥,穿的都是自己從家里帶的衣服,直到抗戰(zhàn)勝利后才正式配發(fā)軍裝。”魏心芳說,當時部隊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很嚴格,對百姓秋毫無犯,正是憑著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才最終取得了抗戰(zhàn)和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