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老兵魏心芳和他保存的老照片
閱讀提示“人民不會忘記您——共和國的奠基者”,這是2009年慶祝共和國成立60周年時,杞縣縣委、縣政府頒發(fā)給抗戰(zhàn)老兵魏心芳的紀念獎牌上刻的話。
現年91歲的魏心芳老人是一位老兵,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從17歲參軍,魏心芳先后在杞北縣大隊、水東獨立團和冀魯豫軍區(qū)擔任通訊員、司令部警衛(wèi)員和連長,曾給余克勤將軍當過警衛(wèi)員。在戰(zhàn)場上,他打過游擊,攻過據點、抓過俘虜,為新中國的成立貢獻了自己的青春熱血。
“我們在河里走,日軍在岸上追,從早上一直打到天黑。”
1942年,年僅17歲的魏心芳參了軍,成為杞北縣大隊的一名通訊員。參軍沒多久,他所在部隊就遭遇日軍馬隊,他參加了人生中第一次戰(zhàn)斗——小集游擊戰(zhàn)。
據魏心芳老人回憶,1942年年底的一天,杞北縣大隊駐扎在杞縣北部的柿園鄉(xiāng)小集村,早上8點左右,杞縣的漢奸隊和日軍騎兵隊從小集村東地經過。
“小集村附近都是沙地,馬一跑,塵土飛揚,動靜很大,(哨)崗上一報告,我們就準備戰(zhàn)斗,但是我們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不能打無準備之仗,所以戰(zhàn)斗一打響我們就準備撤退。”魏心芳回憶,縣大隊的200余人連早飯都沒吃,就開始沿著淤泥河撤退。
“當時淤泥河里沒水,我們在河里走,日軍在岸上追,雙方距離1里地左右,離的近了就‘噼啪乒乓’打幾槍,離的遠了就行軍,一直打到平城。”魏心芳說,到平城之后,縣大隊沿著淤泥河轉到高寨,這時候天已經黑了,日軍不敢追了,縣大隊又轉到泥溝鄉(xiāng)圈章村才吃飯。
“當時敵強我弱,不能硬拼硬打,硬拼硬打要吃大虧,我們主要是保存實力,這是打游擊的辦法。”
抓俘虜
打游擊
“我掏出槍瞄準了受傷的日本兵,司令員大聲喊:‘不能打死他’。”
1943年,魏心芳調到水東獨立團通訊排當通訊員,第二年又調到冀魯豫軍區(qū)第十二分區(qū)司令部擔任警衛(wèi)員。在擔任警衛(wèi)員期間,魏心芳印象最深的是1945年參加的一場戰(zhàn)斗。
“當時在杞縣西南的四所樓附近有個王集窯(音)據點,由當時的30團圍攻,但是圍而不打,吸引開封的日軍來增援。警衛(wèi)連和29團負責在據點以西的李芳華莊伏擊援軍。”魏心芳說,從開封方向來了5輛汽車的日軍增援,雙方在李芳華莊展開激烈戰(zhàn)斗,最后消滅了100多名日軍,俘虜十幾人,繳獲5輛汽車以及大量槍支彈藥。
戰(zhàn)斗勝利后,王集窯據點的日軍也很快投降。在這場戰(zhàn)斗中,魏心芳還俘虜了一個受傷的日本兵。
“我去打掃戰(zhàn)場,看見有個日本鬼子躺在溝里,我上去準備搜身,結果我一拉,他一哼,我立即掏出手槍,心里想:咦,你還哼哩,我打死你!這時候司令員看見了,趕緊喊我,說‘不能打死他’。司令員一喊,我說‘不打就不打’,司令員又說:‘你背上他’。我便把他背回了部隊。部隊把他治好以后,送到華北司令部去了。”魏心芳說,30團團長王廣文后來曾告訴他,這場戰(zhàn)斗叫圍點打援。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