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檔案】
展品名稱:黑色派克鋼筆、粗布馬褡子
展出位置:“偉大勝利 歷史貢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主題展覽”的“百團大戰(zhàn)”部分。
捐贈者:王耀南將軍的兩個兒子王太岳、王太和
王太岳捐贈的鋼筆為派克金筆,通體黑色,保存良好,是朱德當年贈與王耀南;王太和捐贈的馬褡子則是粗布質地,是1941年冬天父親參加戰(zhàn)斗前,彭德懷“借”給他的,用于裝被褥搭在馬背上行軍,當時團級以上干部才能擁有。
王耀南未負厚望,出身礦工的他,最終成長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擅長使用爆破和坑道作戰(zhàn)的將領,曾參與地雷戰(zhàn)、地道戰(zhàn),并指揮破壞敵人交通線,曾有“工兵王”的美譽。
■ 對話
王耀南之子:父親留的“傳家寶”都捐出去了
說起父親的故事,65歲的王太和語速飛快,能詳細、準確說出往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前因后果。他是總后退休干部,他記得,父親生前就已陸續(xù)捐了多件文物,包括槍支、地圖和老照片等,都曾入藏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一直被當做“傳家寶”的鋼筆和馬褡子,也因父親有捐給博物館的意愿,而最終被兄妹幾人放在抗戰(zhàn)館這個更大的平臺上。
他說,父親說他打了一輩子仗,就是希望后輩不要遭遇戰(zhàn)爭,所以我們都希望能維持和平狀態(tài),不要再發(fā)生戰(zhàn)爭。
朱老總送鋼筆囑咐寫好字
新京報:小時候見到過朱德送給您父親的這支鋼筆嗎?
王太和:見過,他經(jīng)常拿出來看,插在口袋里。但其實他用鉛筆更多,這支鋼筆幾乎沒怎么用過,就因為是朱老總送給他的,就特別珍惜,也拿出來給大家講。
新京報:當時父親是怎么講這支鋼筆的?
王太和:他講得很清楚。那是1938年9月,我父親是115師工兵主任,工兵連連長,接到命令從戰(zhàn)斗前線去延安,到了才知道是讓他參與建機場。后來他聽說朱老總從前方回來了就去拜訪,同時匯報前線戰(zhàn)斗情況。
當時,朱老總問他,王耀南,你學習了毛主席《論持久戰(zhàn)》沒有?聽說正在看,就提醒我父親,作為有專長的干部,要提出一兩個能有效抵御日本帝國主義的戰(zhàn)術來。
我父親想了想,說自己一直跟炸藥打交道,就叫炸藥戰(zhàn)吧,朱老總還讓他改個名,說可以多打幾場試試。后來我父親指導的鐵路破襲戰(zhàn)和地雷戰(zhàn),都有炸藥戰(zhàn)的思路。
最后,朱老總還拿了支鋼筆出來插到他的衣兜里,囑咐他好好寫字。這就是現(xiàn)在展出的這支派克鋼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