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傳統(tǒng)媒體,特別是紙介媒體的輿論總體是好的,導向正確,盡管思想性和可讀性有待提高。但網絡媒體的管理依然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在全球網絡空間里,中國對外傳播還面臨相當的困局。美國蘭德公司在給美國國防部的報告《美國信息新戰(zhàn)略:思想戰(zhàn)的興起》中指出,當今國際政治斗爭不限于軍事斗爭、領土占領和資源爭奪,更注重爭奪對網絡、社交媒體等傳播渠道的掌控權,爭奪新聞和信息的話語權。事實上,美國正是憑借網絡的優(yōu)勢,加強了美國文化和價值觀念的遠程操縱能力和破壞能力。而中國的輿論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復雜,雖然廣大新聞工作者,在堅持“走轉改”、實現“三貼近”、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提高公信力、傳播正能量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加強網絡管理,占領網絡陣地,先入為主,先聲奪人,取得值得肯定得成績。但是,一些對社會不滿的情緒經過互聯網的放大效應,往往使中國公眾分辨不清網絡輿論場的聲音,哪些是代表少數人的觀點,哪些是代表多數人的觀點。而某些敵對勢力,往往通過網絡制造議題、組織寫手、發(fā)動炒作,誤導輿論、擾亂民心,危及國家政治安全。近年來,一些所謂“歷史考證”網貼以“學術”的假象出現,丑化黨的領袖、歪曲黨的歷史、否定中國革命的偉大貢獻、顛覆人們的歷史觀、政治觀、價值觀;一些所謂“權威揭秘”混淆真假、夸大事實、魚目混珠,散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失望情緒;一些所謂“頭條新聞”,并非是對黨和國家有重大影響的大事要事,而多數是社會負面的、灰色的、黃色的、丑陋的消息,或無關緊要的獵奇,甚至是沖擊倫理道德的“故事”;他們以這種所謂的頭條新聞來沖淡黨和政府宣傳的主旋律。所有這些錯誤的、有害的、荒誕的網絡信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破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顯然,我國網絡輿論引導的任務十分艱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極端重要,雖然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但效果不明顯;真正要做到大學生喜聞樂見、入耳入腦入心,任務依然艱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堅持的對黨員干部、青年學生和人民群眾所開展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歷史知識,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思想觀念提升、轉變和引導。能否對當代中國大學生群體開展入耳、入腦、入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事關未來中國人的精神風貌,事關中國前途命運,事關中國長治久安。只有成功地對當代中國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未來的中國各界精英才能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勇敢無畏的意志品格、深厚扎實的理論素養(yǎng)、自省自勵的道德情操、忠于祖國和報效人民的自覺堅守。中國文化軟實力最終要體現在中國人的精神、品格和智慧上,既要體現在當代中國大學生身上,更要體現在當代中國大學生未來的思想言行中??梢姡瑢τ谥袊幕泴嵙碚f,思想政治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關乎長遠。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政治日漸寬松,西方思潮紛紛涌來,大學生的思想空前活躍,大學生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開放性、多元性越來越強。他們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方法、對社會現實存在的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他們的看法往往受到來自家庭、社會、學校老師、學術思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容易產生一些困惑和質疑。在這種情況下,很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好解疑釋惑的功能,給大學生以正確的引領。應當說,近年來高校對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了很大功夫,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都取得不少成果。但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落后于形勢發(fā)展需要的,可以說積重難返,扭轉的效果很不理想??偟目矗颊逃诟咝?傮w教育邊緣化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教材觀點正確,但教學聯系實際不強;老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有針對性地解疑釋惑能力較差,對網絡媒體的駕馭能力很薄弱;社會實踐活動缺少主題,或主題不鮮明,缺乏計劃周密的組織安排,每每流于形式;班主任的作用明顯被削弱;心理健康教育缺少針對性;學生社團活動偏重娛樂性、缺少思想性,等等。針對上述不足,一些高校已開始重視,但如何針對社會現實問題和學生的思想實際來出實招、見實效、持之以恒,確需高校各級黨組織高度重視,并進行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探索和實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