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介紹】
陜西一名副縣長讓兒子吃空餉 被舉報后平調鄰縣
近日,湖南衛(wèi)視知名主持人何炅因被人舉報“吃空餉”,引發(fā)了廣泛熱議。雖然,事件最終以何炅辭職而暫時告一段落,但公眾、媒體對“吃空餉”的追問卻遠未結束。
“在編不在崗、拿錢不干活”“吃空餉”無疑是一種違規(guī)行為。盡管中央多次向“吃空餉”亮劍,但媒體調查發(fā)現,“吃空餉”現象仍屢禁不絕。在一些機關事業(yè)單位、國有企業(yè),仍然有一些既得利益者抱著僥幸心理,虛報冒領財政資金,頂風而上。
“吃空餉”頑疾的背后,往往存在著利益黑幕。治理“吃空餉”,不能僅僅停留在“清”“退”環(huán)節(jié),還應建立“不能吃、不敢吃”的長效機制,重拳出擊,追究“發(fā)空餉”者的責任。
人數眾多, “吃空餉”五花八門
2014年,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fā)布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專項整治成績單,30個省(市、區(qū))共清理清退“吃空餉”16.2萬人。其中,河北省清理5.5萬人,四川省清理清退2.8萬人,河南省清理1.5萬人……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表示,從多地曬出的“吃空響”整改情況看,問題的嚴重性可見一斑。
以河北省為例,縣級“吃空餉”人員占清理范圍人員比例達1.33%。這意味著1萬個屬于清理范圍的人員中就有133個“吃空餉”人員,經濟狀況較差縣的情況更為嚴重。
“吃空餉”者面目各異,手段更是五花八門。據媒體梳理,有長期曠工但工資照領的“曠工餉”、長期請假卻依然拿錢的“病假餉”、偽造人員虛報多領的“冒名餉”、瞞報去世繼續(xù)代領的“死人餉”、一人領取兩份以上工資的“多頭餉”、未按規(guī)定核減或核銷待遇的“違紀違法犯罪人員餉”、權力安插進編領錢的“掛名餉”……名目繁多。
另外,一些地方、單位針對50歲以上的領導干部進行“一刀切”,安排其退居二線,“在編不在崗”,但薪酬照領,也是一種變相的“吃空餉”。
形式各異的“吃空餉”背后是大額財政資金流失的客觀事實。據悉,2012年,四川、重慶、湖南等7省市,清理出的“吃空餉”人員就達7萬多人。按照每人年均消耗5000元至2萬元計算,一年共增加財政支出3.5億元至14億元。“吃空餉”已成為蠶食財政資金的一大“黑洞”。
除了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是“吃空餉”的大戶外,一些銀行、國有企業(yè)等也不時曝出帶有權力背景的“影子員工”。這些“影子員工”領取的“空餉”,最終也是由國有資產“埋單”。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認為,“吃空餉”不僅是憑空吃掉了“餉”,還讓政府額外支出了一筆公用經費。因為機關事業(yè)單位公用經費是根據編制人數按一定標準下撥的,人均經費標準各地不大一樣,大約每人每年3萬元左右,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財政支出。
“大力整治‘吃空餉’,斬斷伸向財政資金的黑手,對于我們建設廉潔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白景明表示。
今年4月,中央紀委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紀檢組組長袁彥鵬在2015年全國人社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把機關事業(yè)單位“吃空餉”問題治理列為2015年的5項重點工作之一。
權力任性,“吃空餉”屢禁不絕
2005年,中央編辦向全國發(fā)出通知,要求相關單位對“吃空餉”行為進行自查,中央有關部門進行抽查。2006年至2013年,中央相關部門也多次下發(fā)通知、頒布規(guī)定,治理公職人員“吃空餉”和解決超編用人、編外用人等問題。
雖然連年整治,但從部分地方公布的清查情況看,“吃空餉”者卻不在少數。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認為,“‘吃空餉’的形式與手段雖然五花八門,但背后總能看到權力的影子”。
以在編不在崗的情況為例,有的是已經調離,但沒辦理手續(xù),屬于制度管理不嚴;但也有不少是一些領導干部利用手中職權,安插自己的親屬“吃空餉”,甚至有領導的子女高中還沒畢業(yè),就已經被安排進相關單位領工資。
實際上,一個單位編制人數有多少,哪些人在崗、領不領工資,這些情況單位或部門不可能不知道。像虛報人員編制騙取財政撥款,長期曠工、請假但工資照領,受到刑事處罰工資卻未按規(guī)定停發(fā)等情形的發(fā)生,都繞不過人事、財務部門和單位領導。這些現象之所以能暢通無阻,里面牽涉的更多是權力與利益的問題。
2011年,時任山西省忻州市靜樂縣委書記楊存虎的女兒被指從入讀大學開始在省疾控中心“吃空餉”5年,而疾控中心負責人竟稱此人在“脫產學習”。
正是這種“權力安插”、“權力配合”和“權力庇護”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得“吃空餉”問題難以根治。
一些基層干部也坦言,“吃空餉”的大都是領導干部、關系戶和上面打招呼的,作為基層單位很難處理。
此外,對“吃空餉”者處罰不力,責任追究制度缺乏足夠的懲戒力和威懾力,也被視為“吃空餉”頑疾難以根除的一個重要原因。
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副縣長任教訓,在渭南市富平縣任副縣長時,利用職務之便,讓正在上學的兒子“吃空餉”,一年多時間“白吃”4.5萬多元。任教訓被人舉報后,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反而被平調到鄰縣當副縣長,履新一個月后才被通報上繳“吃空餉”所得,僅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根據公開資料,目前對“吃空餉”者的處理通常是停止支付其工資和津貼補貼,追回其多領的財政資金,上繳至同級財政部門;將涉事單位相關負責人免職等。
在中央黨校教授辛鳴看來,這種“保護性”問責難以起到震懾“后來者”的作用,容易導致“屢禁不止、屢治屢冒”。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