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開必修課,不應拿擴招當借口
教書育人的學校竟然能忘記開課,如此笑話,簡直就是亙古未有之事,引起了人們對其廣泛關注,輿論也一片嘩然。雖然在解決問題方面,學校做法有值得肯定之處,但其把出現(xiàn)忘記開課問題歸咎于學校擴招速度太快未免有些牽強。相反學校應該反省,出現(xiàn)問題應多找自身存在的原因,而不是把外在因素當作借口。
正所謂凡事都有兩面性,學校擴招利弊也是必然存在的。在滿足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同時,擴招速度過快,會導致學校辦學硬件、局部教育質量下降等問題,但這也并不是學校忘記開課的根本原因所在。究其原因,這是學校教育管理的混亂。學校教育管理不到位,對相關事宜缺少必要的事后復查監(jiān)管制度,才會導致系統(tǒng)管理人員工作失誤。學校教育管理水平無法跟上擴招的速度,難免出現(xiàn)管理能力滯后,導致一系列教育管理問題。面對國家對學校擴招實施的各項政策,作為高校應該從自身情況出發(fā),制定與自身發(fā)展相適應的擴招措施,才能利用好各項政策促進自身發(fā)展。
同時,學校出現(xiàn)忘記開課的情況屬于嚴重的教學事故。學校忘了開課,這和上戰(zhàn)場不拿槍一樣可笑,更是在拿學生的前途開玩笑。校方不僅要認真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還應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追責與處理。同時,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人員培訓,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fā)生。
忘開必修課是“紕漏”還是披露?
“學校擴招太快,難免有紕漏”,這句話聽上去沒有多大的紕漏。首先是社會對大學擴招看法,已經讓大學生的身價一落千丈了;其次,凡事難免有紕漏。這種因疏忽而產生的錯誤疏漏,可能因大學擴招后,來自清點學費的壓力,顯得精力不濟。然而,因疏忽而產生的錯誤疏漏,怎么會發(fā)生在必修課上?所謂“必修課”,是指大學或中專學校學生學習某個專業(yè)必須學習的課程。那么,即使把教學當成買賣來做,就算短斤缺兩,也不至于索性少了一種指定的商品。
對此,只能作一種假設,那就是這種“買賣”只是一種形式,以示某些需要標榜身價的人,已經去過某家奢侈品商店了,已經花過這筆錢了,至于買了些什么無所謂。而這家看上去還算高檔的店鋪,也只是以自己的資質來證明顧客的身價的。廣告牌上可能打出了“量身定制”,實際上連裝飾必備的胭脂口紅都沒有。
如此說,究竟是在指責“商家”的無良,還是寒磣“顧客”的缺心眼?坦白說,都有。您想,在大學課程中,少了一門必修課,竟然校方和學生渾然不知,那么,學校收錢教什么?學生出錢學什么?別說是上大學,就是在昏暗的路燈下吃碗麻辣燙,小販忘了放辣椒您知道么?倒是校方的解釋有點顧客盈門的味道:學校擴招太快,難免有紕漏。換句話說就是,生意太好了,顧客太多了,難免有紕漏。不過,這紕漏大到一桌價格不菲的酒席,連主菜也忘了上,其他菜肆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忘了開必修課不是“紕漏”而是披露。從這件讓人匪夷所思的怪事中,至少披露出在大學擴招的背后,存在著“粗制濫造”的急功近利。雖然在應試教育下,對當前大學生的水平難以估量,但在整個教學期間,少開了一門必修課,要等到例行畢業(yè)資格審查時才被發(fā)現(xiàn),這種類似于鍍金的“深造”,假到連形式都省了?,F(xiàn)在,把責任歸結于“教學管理人員工作失誤所致”。實際上,這種托詞簡直比“臨時工”還可笑。這筆“糊涂賬”雖然出自教學管理人員之手,但要在整個教學期間,校方和學生相安無事,如果沒有整場“假戲”作為腳本,少一個“角色”怎么也能演完的?
可見,某些大學擴招,已經到了批量“制造”大學生的程度。應試教學已經讓人們質疑大學生的真才實學,但缺了一門必修課的大四學生,不知怎么過了考試這一關的?因為,例行畢業(yè)資格審查,應該是在考試之后的。這是不是把“應試”這一關,也因擴招而降低了門檻?那么,在報送例行畢業(yè)資格審查時,是不是也出現(xiàn)了“紕漏”,沒有注明“擴招生”?如果這一關也因擴招而網開一面,這世界上不就又多了60多名大學生?這哪是不小心的“紕漏”,而是赤裸裸的披露??!
這足以讓人們看到,某些所謂的擴招,無非是在賣一塊不知是不是有用的“敲門磚”,而那些缺了一門必修課都毫無知覺的學生,何嘗不是為了買這塊聊勝于無的“敲門磚”?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