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姆濟格勒-羅慕利亞納的加萊里烏斯宮位于塞爾維亞東部邊境城市札耶卡(Zajecar)附近。是羅馬傳統(tǒng)建筑的典型代表,2007年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描述:賈姆濟格勒-羅慕利亞納的加萊里烏斯宮位于塞爾維亞東部,建于3世紀末至4世紀初的羅馬帝國末期,是皇帝加萊里烏斯下令修建的。這座堡壘式宮殿以皇太后菲利克斯•羅慕利亞納的名字命名,包括城堡、位于建筑群西北部的宮殿、教堂、修道院、浴室、禮拜堂和一座凱旋門。這處遺產(chǎn)是羅馬傳統(tǒng)建筑的典型代表,同時帶有第二次四君主制時期的思想烙印。這處建筑群的獨特之處,還在于將舉行儀式和紀念活動的功能集于一身。整個建筑群分為兩大部分,中間以凱旋門相連。巨大的拱門橫跨道路,一側是堡壘和宮殿。另一側是墓地和紀念碑。
賈姆濟格勒-羅慕利亞納的加萊里烏斯宮位于塞爾維亞東部
以皇太后名字命名的宮殿
公元3世紀末至4世紀初,作為第二次四人統(tǒng)治的戴克里先的繼承人,羅馬皇帝蓋約•烏斯加萊里烏斯馬克西米安建造了加萊里烏斯宮。這個說法在一次浴池的挖掘中發(fā)現(xiàn)的類似于皇帝的雕刻頭像得以證實。四人統(tǒng)治的政府形式要求皇帝統(tǒng)治20年后退位,并可以慶祝每20年一次的退休。加萊里烏斯遵循了他非常有思想的父親戴克里先的模式,按計劃來建造一所由城墻圍繞的宮殿,并打算在宮殿里度過他的余生。
賈姆濟格勒是加萊里烏斯的出生地,加萊里烏斯對此地特別有感情,于是下令在此地建造宮殿。故這座于公元297至311年建造的、并以其母親皇太后菲利克斯?羅慕利亞納的名字座命名的宮殿,便有了“賈姆濟格勒──羅慕利亞納的加萊里烏斯宮”之稱呼,不過現(xiàn)今的人通常稱之為“加萊里烏斯宮”。
賈姆濟格勒-羅慕利亞納的加萊里烏斯宮建于3世紀末至4世紀初
考古確認,整個宮殿建筑群的面積為300米×230米。四周筑有圍墻,東、西、南三面的圍墻外側共建有12座碉堡以及加萊里烏斯居住的部分以壁畫和馬賽克地面裝飾的華麗的居室等遺跡。此外,還有加萊里烏斯及其母親的陵墓。
公元4世紀后,由于哥特人、匈奴人等的入侵、搶掠,這處宮殿建筑群漸遭遺棄,成為荒廢之地。直到9世紀初,經(jīng)過中世紀的沉淀發(fā)展成了東部的化合物。
遺產(chǎn)遺跡盤點
賈姆濟格勒-羅慕利亞納的加萊里烏斯宮遺產(chǎn)包括:城堡、位于建筑群西北部的宮殿、教堂、修道院、浴室、禮拜堂和一座凱旋門。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