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創(chuàng)新精神文明建設紀實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遼寧創(chuàng)新精神文明建設紀實

摘要:遼寧省文明辦主任戴小梅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始終以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4300萬遼寧人正精心筑起老工業(yè)基地全面振興的精神高地?!?/p>

筑起老工業(yè)基地全面振興的精神高地——遼寧創(chuàng)新精神文明建設紀實

“航空報國英雄”、中國殲-15飛機研制現(xiàn)場總指揮羅陽犧牲已經兩年多了,而在遼寧廣大干部群眾心中,他這座詮釋著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豐碑依然嶄新。

像羅陽那樣秉承報國志向,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跟著郭明義學雷鋒,像郭明義那樣積小善為大善,營造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寫家訓、曬家規(guī)、助成長,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道德營養(yǎng)滲透到廣大青少年心中。

遼寧省文明辦主任戴小梅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始終以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4300萬遼寧人正精心筑起老工業(yè)基地全面振興的精神高地。”

一條條愛心郵路走出正能量

一身綠制服,一輛自行車。23歲的張東洋是遼寧盤錦郵政公司雙臺子投遞部的一名普通投遞員。天天奔波在自己負責的郵路上,小張不但及時準確地給千家萬戶送信,沿途看到70多歲馬寶祥大爺家的房子漏雨了,他去搶修;看到劉淑芹等空巢老人沒了米面,他就買來扛到樓上。日復一日,這個愛心滿滿的“90后”成了被人需要的投遞員。

張東洋說:“我很榮幸,我工作的郵路把我和這些老人聯(lián)系在一起。我有信心,在這條帶著愛的溫度的郵路上越走越好。”

在張東洋、趙玉鎮(zhèn)等多位投遞員郵路上幫扶困難群眾的實踐基礎上,2013年9月,遼寧省郵政公司啟動“愛心郵路”創(chuàng)建活動。到現(xiàn)在,遼寧省郵政共創(chuàng)建“愛心郵路”746條,共有820名投遞員與1254名幫扶對象建立了長期愛心幫扶關系。

遼寧省郵政公司總經理谷德凱說,我們要發(fā)揮投遞員上門投遞、與群眾“零距離“接觸的天然優(yōu)勢,對孤寡老人、貧困留守兒童、殘疾人等需要幫扶的困難人群,開展長期性、常態(tài)化的義務愛心幫扶活動,提升員工的道德素養(yǎng),傳播正能量。

“愛心郵路”僅僅是遼寧社會崇德向善濃厚氛圍的一個縮影。目前,遼寧省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單位都在積極傳遞著正能量。

一座座文明城市滋養(yǎng)千萬人

大連市連續(xù)四屆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文明”已融入了這座海濱城市的基因。在城市環(huán)境愈加優(yōu)美、市民素質不斷提高后,大連越來越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每個家庭、每個人的滋養(yǎng)。

2014年,大連市在全市開展“寫家訓、曬家規(guī)、助成長”活動,以家風教育為抓手,引導廣大家庭培育良好家風,傳承家庭美德,引導未成年人講道德、立良行、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沙河口區(qū)中心小學不僅完成了全市統(tǒng)一布置的家規(guī)、家訓作業(yè),還讓傳承家風的少年上臺講述自己的故事。校長孫曉燕說,通過學生、家長一起寫家規(guī)家訓,能促動家長與學校一起注重對孩子的長效教育。

大連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孫忠誠說:“家風教育潤物于無聲,家風是每個家庭對真、善、美的傳承與體現(xiàn),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微觀體現(xiàn)和具體展示,家風好了,民風就好,民風好了,社會風氣就好了。”

繼大連之后,擁有820萬人口的遼寧省省會沈陽市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于2015年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在創(chuàng)城過程中,沈陽持續(xù)扎實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將文明實踐深植于人民大眾中。假如我是對方”的友善傳遞體驗、“我推薦身邊好人”、守秩序排隊的“大雁行動”、為城市勞動者送上一個愛心紅蘋果等一系列活動,雕琢著城市文明形象,用換位體驗拉近了彼此距離。

作為窗口單位,沈陽市地稅局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分局的納稅人學校已經開辦近十年。每月18日,稅務局的業(yè)務能手都給轄區(qū)納稅企業(yè)授課,對稅收問題答疑釋惑。在稅務部門的文明服務中,征納雙方有了更多共識。

一支支志愿隊伍凝聚精氣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遼寧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遼寧省鳳城市是一座60萬人口的縣城,其中,農村志愿者就有7.3萬人,經常性志愿者隊伍776支。

針對青壯年農民紛紛外出打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增多,農村突發(fā)事件應急救援人手不足,一些家庭生產生活遇到困難需要接濟等問題,鳳城市幾百支農村志愿團隊,常年開展以送文化、送理論、送溫暖、送科技、送健康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志愿活動,達到了種文明、種隊伍、種能量的效果。

2014年今年四月末,鳳城市藍旗、大興、石城、劉家河、鳳凰城等十多個鎮(zhèn)區(qū)的玉米等作物突發(fā)凍害,受災嚴重。這些鎮(zhèn)區(qū)共有1000多名農村志愿者紛紛伸出援手,出資、出力、出技術,幫助受災農戶補種莊稼,搶農時,保春耕,全市共有14000多農戶受益。

鳳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盧學坤說,農村精神文明工作只有直面三農、貼近三農、服務三農,才能接地氣、沾土氣、聚人氣、有生氣,才能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得到他們的擁護。

責任編輯:劉佳星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