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八天“春假”并非在“任性”
在法定假期連續(xù)調整的背景下,春暖花開時節(jié),能夠享受8天的放假時光,對于很多人來說是非常向往的事情。然而由于工作性質等多種因素所限,很多人都只能望洋興嘆。毫無疑問,人民大學“春假+五一”8天長假模式會讓很多人羨慕不已。
有媒體調查顯示,像這樣的春假,目前在北京僅有人大一家,大多學校都在執(zhí)行“常規(guī)假期”。這不免給人以一種放假存在“任性”之感,其實并非如此。據(jù)了解,人大從2004年開始實施“春假”制,至今已有11年的歷史了。而學校設置“春假”的原因,則是為了鼓勵全校學生走出校園,深入到社會一線,腳踏實地考察社會。由此可見,8天“春假”看似一種休閑娛樂的時間,實則是將學生引向了社會這所“大課堂”。而這也正是該校放8天春假的真正意義所在。
一個時期以來,一些高校學生“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薄弱”的狀況飽受各界的詬病。而所有的矛頭幾乎都指向了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方面存在的弊病,而事實上這只是一個方面。學校能不能在現(xiàn)有的教育框架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豐富載體、拓寬渠道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yǎng)也非常重要。就人大放這8天的“春假”來看,就體現(xiàn)出了學校能動性的一面。
我們看到,該校“春假”在“五一”假期的基礎上形成固定的假期單元,將放假時間與“五一”假期錯開,方便師生出行。教務部門將根據(jù)實際情況安排課程調整及相關工作,并不會縮短上課時間。所有這些都表明,該校在法定框架下做足了應對文章。
總而言之,人大放8天“春假”的做法對高校及有關單位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它啟示單位和個人,不要老是抱怨體制機制的不合理,不要忘了還可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適應體制機制的情況下,能夠能動性地開展工作、進行生活,也不失為一大明智選擇。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