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當年父輩之間的一句承諾,讓丁正國的后半生有了一個完整的家;因為信守承諾,陶留碗、陶武華父子有了一生的責任。
今年45 歲的丁正國,天生智障,智力僅相當于三四歲的兒童。今年70 歲的陶留碗,是九師一六八團北區(qū)六連的一名退休職工。為了信守當年與丁正國父親的一句承諾,陶留碗與兒子擔負起照顧丁正國的飲食起居的責任,為他營造了一個完整的家。他們之間演繹了一段跨越血緣的親情。
1959 年,陶留碗和丁正國的父親響應黨和國家支援邊疆建設的號召,從江蘇泰興一同踏上了西進的征途,來到西北邊疆的塔額盆地—一六八團六連屯墾戍邊。兩家同在一個連隊,是前后院的鄰居,平時關系就如親兄弟一般,由此注定了兩家割舍不斷的情結。
一句承諾,擔負起一生的責任
丁正國的母親因為智力障礙,日常生活小事都無法料理,家庭生活的重擔都落在了丁正國父親的肩上,而丁正國的父親患有白內(nèi)障,視力喪失,家庭生活過得十分艱難。當年陶留碗家的經(jīng)濟也不寬裕,但他還是隔三差五地接濟丁正國家,經(jīng)常從自家拿出饃饃、大米、蔬菜等送到丁正國家。隔些日子,他就買些蔬菜水果,去看望丁正國一家,再幫著打掃家里的衛(wèi)生。
2000 年,丁正國的母親去世,不久他的父親又不慎把腿摔斷,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這對于智力障礙的丁正國來說猶如雪上加霜,他一下沒了依靠。
從此,陶留碗和妻子嚴素梅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開始照顧丁正國的生活。嚴素梅說:“丁正國這孩子從小就可憐,我們兩家既是同鄉(xiāng)又是鄰居,怎么能不管他呀!我們經(jīng)常到丁正國家,幫他料理家務,做飯、洗衣服。他也經(jīng)常到我家來玩,想吃什么我就給他做。冬閑的時候,陶留碗還會背著丁正國到處轉轉,日久天長,丁正國對我們家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日子一天天過去,丁正國的父親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他不得不為丁正國將來的生計擔憂。2001 年10 月的一天,丁正國的父親把陶留碗叫到家中,對他說:“我快不行了,等我死后,丁正國就托付給你了。”陶留碗毫不猶豫地答道:“你放心,只要我活著,我就會養(yǎng)他,我們家也會好好照顧他。”這句承諾,成了陶家父子對丁正國一生的責任。
一份真情,堅守比血還濃的親情
2002 年1 月,丁正國的父親去世,陶留碗把丁正國領回了家。當時陶留碗的大兒子陶武華有些不理解:自家的經(jīng)濟條件夠拮據(jù)了,現(xiàn)在父親又領回個“傻子”,這日子還怎么過!
他生氣地對父親說:“你要養(yǎng)他就自己養(yǎng),以后不要找我們的麻煩。”看著丁正國茫然無助的眼睛,陶留碗老淚縱橫地說:“我答應他父親要好好照顧他,怎么能說話不算數(shù)。”看著善良的父母,陶武華接受了丁正國成為家庭一員的現(xiàn)實。自此,陶家兩代人十幾年如一日照顧智障的丁正國,不離不棄,用自己的大愛為丁正國撐起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讓他感受到家的溫暖。
“我們既然養(yǎng)了他,就要對他像親生孩子一樣。”陶留碗說,這么多年來,他們花在丁正國身上的心血,比花在自己孩子身上的還要多。13 年來,陶家像照顧小孩子一樣呵護著智力殘疾的丁正國,每年都要給他買幾套新衣服,經(jīng)常幫他洗澡、理發(fā),平時有好吃的都會給他多留一些。丁正國喜歡到連隊職工家串門,陶留碗害怕他找不到家走丟了,每次都滿連隊到處找他。
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真心對待別人的孩子是一種神圣和崇高。陶留碗、嚴素梅給予丁正國的愛就是這種神圣和崇高的愛。2009 年,丁正國因為感冒高燒不退住院,陶留碗在醫(yī)院樓上樓下跑著給他交醫(yī)藥費辦住院手續(xù)。住院的七八天里,陶留碗每天從家里騎車3 趟往返20 多公里給丁正國送飯,人瘦了一圈。他說:“丁正國就是我的孩子,他知道誰對他好,他也知道感恩。”陶留碗對丁正國的好,都被丁正國記在了心里,沒事時他會在陶留碗身邊蹭來蹭去,一會兒從背后摟著陶留碗的肩膀,一會兒摸摸陶留碗的頭發(fā),十分親熱。
因為智力低下丁正國常常犯錯誤。有一次,他把陶家?guī)旆坷锏娘暳嫌衩缀娃r(nóng)機具配件偷偷拿去低價賣掉。陶武華一氣之下狠狠訓斥了丁正國。丁正國知道自己犯了錯,竟然離家出走了。陶留碗發(fā)動全家人在周邊連隊到處尋找,兩天后,在一個廢舊的羊圈里找到了蓬頭垢面的丁正國。陶留碗把丁正國緊緊摟在懷里,嘴里不停地說:“你丟了,我咋給你爹媽交代呀!”
兩代仁心,讓脆弱的生命變堅強
這幾年,陶留碗的身體很不好,需要經(jīng)常住院治療,為了方便就醫(yī),孩子們給陶留碗在團部購買了一套樓房。搬家前,陶留碗老淚縱橫地對陶武華說:“ 我到團部住,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丁正國,你可得幫我好好待他呀!”他又把丁正國拉到身邊說:“孩子,爸爸老了,不能好好照顧你了,以后你要好好聽你武華哥的話,不能瞎淘氣,爸爸一有空就回來看你。”
自陶留碗搬到團部居住后,陶武華和妻子也像父母一樣,悉心照料著丁正國的飲食起居。陶武華說:“丁正國雖然有點智障,但也有尊嚴,現(xiàn)在我們就是他的親人,我要接好父親手中的接力棒,把父親當年的承諾履行好。”
陶武華的妻子說:“做人得講良心,丁正國在我家,我們吃啥他吃啥,對他像親人一樣。每年過年,我們從頭到腳給他買上一套新衣服,他高興的跟娃娃一樣。”
承諾肩負的是一種責任,它用愛讓生命得以成長和延續(xù)。陶家兩代人用自己的行動見證著承諾,用一顆仁愛的心讓丁正國的世界不再孤獨,用責任讓脆弱的生命變得堅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