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開局之年,在法治成為治青理政方式的大背景下,運用“法治思維”、學習“法治方式”勢必成為今后一個時期全省黨員干部的一個重要要求。對于每一個黨員干部來說,再沿襲既往解決問題的各種“非法治思維”和“非法治方式”的老路根本行不通了,必須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因此,必須樹立法治意識,讓法治思維成為黨員干部的慣性思維。
要加強法律知識學習,培養(yǎng)自身法治理念。要把法治精神作為主心骨,內植于心、外化于行。法律知識是培養(yǎng)法治理念不可或缺的基礎和前提,一個法律知識儲備不足的黨員干部不可能形成正確的法治思維。因此,黨員干部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作為必修課,既要學習法律、法規(guī)的具體規(guī)定,又要學習相應法律、法規(guī)的基本原則,這樣有助于真正領會法律精神,通過深入學習和實踐養(yǎng)成,努力使法治成為價值信仰和生活方式。要進一步加深對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理解,強化法治理念的樹立和法治思維的養(yǎng)成,加強對法治的學習,不斷提高依照法定權限、程序行使權力的素養(yǎng);樹立對法治的信仰,帶頭維護法律權威,帶動全社會形成崇尚法治之風;保持對法治的敬畏,牢記法律紅線不可觸、法治底線不可越。
要加強法律實踐參與,提升自身思維習慣。法治思維是一種在法律實踐中訓練、培養(yǎng)和應用的思維方式。脫離開活生生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實踐,不可能養(yǎng)成法治思維方式。我們只有通過反復參與各種法律活動,在法律實踐中運用法律知識和方法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才能養(yǎng)成一種自覺的法治思維習慣。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黨員干部要自覺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的權力種類和范圍,依據(jù)相應的程序行使權力,處理法律問題,從而維護法律秩序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處理法律問題,要堅持事實為依據(jù),法律為準繩,某種行為是否合法,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應當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等問題,都應當運用法治思維,以法律為標準作出理性判斷。要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想問題、作決策作為一種常態(tài),自覺做到?jīng)Q策于法有據(jù)、行為依法進行;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促進發(fā)展作為一種自覺,善于用法治思維破解改革難題、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風險;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作為一種能力,努力營造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huán)境。
要建立考核約束機制,強化自身法律信仰。培養(yǎng)和提高黨員干部的法治思維就必須把依法行政考核結果與獎勵懲處、干部任免緊密掛鉤。用政績考評杠桿,建立健全領導者個人法治考核檔案,把黨員干部是否重視弘揚法治文化,是否堅持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等,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把重要工作實績和重大過失記入檔案,作為選拔、獎懲、晉升、晉級的重要依據(jù)。抓緊建立“權力清單”,厘清每個部門、每個崗位的權責,規(guī)范權力運行的程序、環(huán)節(jié)、責任,并向服務對象及時公開,使權力的運作依法依規(guī)進行。要用制度強化監(jiān)督制約。著力構建事前預防、事中制衡的機制,堵塞權力運行中的漏洞,確保權力行使到哪里、監(jiān)督制約就延伸到哪里。要強化自我約束,按照“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要求,自覺在法律約束下用權,在制度籠子里用權,堅決防止不作為、亂作為;秉持好公平公正這個用權之要,既要切實做到公正用權、公平處事,又要旗幟鮮明地支持執(zhí)法、司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著力提升執(zhí)法司法公信力;習慣于在監(jiān)督之下行使權力,切實做到在“聚光燈”和“放大鏡”下行使權力,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以群眾看得見的方式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