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踩紅地毯種樹”還需刨根問底
利用一年一度的植樹節(jié),倡導一種風氣和習慣,本是好事,但區(qū)區(qū)約十米長的舊紅地毯卻把好端端的植樹活動攪得七零八落,不僅讓主辦方備受輿論壓力,而且涉事官員也被一一問責。教訓可謂深刻之極。問題出在哪里?難道只是不到十米長的舊紅地毯,或者還是組織者一時的疏忽大意?其實只要細讀新聞,多一些刨根問底,問題就會水落石出。
先說紅地毯,按照官方的說法,考慮到近日連續(xù)陰雨,上坡路濕滑,才臨時放置了約十米廢舊地毯。表面上看,這種說法也無可厚非,畢竟安全第一,又是利舊利廢,正如網(wǎng)友所言“最近都在下雨,路滑,考慮到人員安全,這也不至于有多大的過錯吧。”但實際而言,安全卻只是幌子。從多張現(xiàn)場圖片來看,植樹地點在一片空曠的小山坡上,既然是空曠的小山坡,何來的上坡路滑?一來坡度并不陡,二來也并非經(jīng)常走的泥濘道路,還有雜草其間,何來路滑?
況且這十來米的紅地毯所鋪設的位置也恰到好處。紅地毯盡頭,是一個臨時設置的舞臺。而這個舞臺為誰而設?顯然就道出了問題的關鍵。那就是為了參加“零陵區(qū)巾幗志愿者成立暨綠色生態(tài)·巾幗林·共青團基地揭牌儀式”的領導們。據(jù)悉,該項活動由零陵區(qū)創(chuàng)森辦、團區(qū)委等單位舉辦,有多位區(qū)領導參加活動。毫無疑問,這些區(qū)領導才是臨時鋪設紅地毯的主角。
為啥如此明顯的作秀行為居然沒有任何領導提出警示,并且還欣然享受了這個紅地毯?顯然無論是從組辦方來說,還是從參與者來說,都沒有把紅地毯背后的作風問題放在心上,認為有“雨天路滑”作為擋箭牌,有“舊地毯”做掩護,可以放放心心“秀一把”,把活動搞得“風風光光”,實事也是如此。從活動現(xiàn)場的圖片報道看,彩旗飄飄,馬甲耀眼,標語醒目,隊伍龐大,2000多人的隊伍,2.5萬多株樹苗,16個鄉(xiāng)鎮(zhèn)辦事處、區(qū)直戰(zhàn)線12個巾幗志愿者服務分隊、青年志愿者、科普志愿者及當?shù)厝罕姡@個場面是何等壯觀!
殊不知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以為這十來米的舊紅地毯就能“瞞天過海”,就能在群眾眼皮子底下搞起形式主義和虛浮作風。正如永州市委的調查結論認為,這種在山坡路段鋪設紅地毯的行為,違反了中央《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一個植樹節(jié),無論是作為機關干部,還是相關領導,本該腳踩稀泥,心接地氣,向群眾傳遞出一種環(huán)保意識和生態(tài)觀念。結果卻栽在了“紅地毯”上,顯然問題的關鍵在我們某些領導干部的思想意識中依然還存在“四風”殘余。
進而論之,在植樹節(jié)這一天,究竟有多少地方的多少領導“上演”過這種“走秀之風”?值得反思。在日常的工作中,還有多少這樣的“紅地毯”意識和“紅地毯”作風?更值得深思。不要以為永州“踩紅地毯種樹”可笑,捫心自問,我們心中還有多少“隱形的紅地毯”?這才是問題的根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