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春秋燃蠟炬 大瑤山中筑夢人(守望·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
莫振高,30多年資助近300名貧困生順利考入大學,并發(fā)動社會力量幫助近2萬名貧困學子圓大學夢。去世當晚,4600多名在校學生自發(fā)熄燈默哀致敬,網(wǎng)友追憶如潮……
生前,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近300名貧困生,讓他們順利考入大學。更發(fā)動社會力量,幫助近2萬名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在他的感召下,一代代瑤鄉(xiāng)山里娃走出大山、勤奮求學,用知識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的命運。他,是大瑤山中筑夢人。
身后,數(shù)千學生不遠千里從各地趕回,送他最后一程,以至縣城花圈脫銷。去世當晚,4600多名在校學生自發(fā)熄燈默哀致敬。校友群、朋友圈、網(wǎng)絡論壇,懷念、追憶如潮……他,是瑤鄉(xiāng)學子的“校長爸爸”。
莫振高,一位普通的中學校長,為何能贏得如此愛戴?記者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一路探訪,尋找答案……
“有困難,就找我”
他把學生當親生子女來養(yǎng),學生把他當爸爸來愛
“莫校長沒了?怎么可能?!”
3月9日下午,都安高中高三355班的韋彬彬同學,聽到同學說起“莫校長的事”,不敢,也不愿相信這是真的。
噩耗,終于還是來了。老師滿臉淚水地告訴班上同學,莫校長因突發(fā)性心源性疾病,永遠地離開了。
傷悲,從都高蔓延開來。
驚悉校長辭世,校友韋景煜立馬請假7天,心急火燎地趕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回都安了;連春節(jié)都“舍不得”回老家的廣州校友楊曉乾,回都安了;在南寧工作的校友韋春燕,回都安了……“再忙,也要送校長最后一程。”
15日上午,細雨紛飛,寒氣襲人。數(shù)千名群眾自發(fā)胸戴白花,手舉花圈,依依送別莫校長。465個花圈、數(shù)百米長的隊伍,都安整個縣城都悲痛欲絕……
在韋彬彬眼里,莫振高是校長,更是慈父。“早上6點20分,下午2點20分,傍晚6點40分,莫校長都會站在教學樓前那棵龍眼樹下,看著我們進教室。”
如果天氣好,早上莫振高就會廣播:“今天太陽大,同學們可以曬曬被子。”中午,他的聲音再次響起:“請同學們將被子翻一翻。”下午,廣播聲又響:“同學們記得收被子了,拍一拍、抖一抖……”
即便躺在病床上,莫振高最掛念的還是那些學生娃。校后勤處主任黃道鋒回憶:就在莫校長辭世的前幾天,他還打電話反復叮囑自己兩件事。一是盡管物價漲了,食堂能不提價就不提價;二是元宵節(jié)晚餐要像往年一樣,免費給學生加餐,一個雞腿一個雞蛋;宵夜要提供湯圓,每個學生10個。
校資助辦主任韋喜鳳回憶:每年開學,總有一些家庭困難的孩子沒勇氣報到,只在校門口猶豫徘徊。這時,莫校長就會出現(xiàn)在校門口,拿著喇叭喊:“有困難,就找我莫振高!”
在都高執(zhí)教30多年,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貧困生。為了幫助更多貧困孩子,莫振高學會了“化緣”,游說企業(yè)、單位、個體老板捐資助學。近10年來,他和學校的資助辦團隊,募得善款數(shù)千萬元,資助1.8萬多名貧困生圓了大學夢。
“讓瑤寨兒女走向世界”
他把成千上萬的山里娃送出大山,卻被自己“鎖”在瑤山一輩子
“都安是廣西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縣。”縣委書記陳繼勇說。對絕大多數(shù)都安學生來說,讀書、考上大學,是走出大山、走出貧困唯一的路。
“讓瑤寨兒女走向世界”,走進都安高中大門,一塊大理石上,9個燙金大字格外耀眼。這是都高的辦學理念,也是莫振高的畢生心愿。為了讓孩子們“進得來,學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莫振高費盡思量。
早年,都安高中只有1棟宿舍樓和3棟小教學樓,外面下大雨,房里下小雨。
莫振高擔任校長后,如燕子銜泥筑巢般一點點籌措資金,對校園進行硬化、美化、綠化。如今,圖書館、教學樓和宿舍樓相繼拔地而起。
建設要投真金白銀??h財政局副局長黃泳迭介紹:這些年來,縣財政“勒緊褲帶”,加大對都安高中的投入,但對都高的發(fā)展而言仍遠遠不夠。錢從哪兒來?“摳”出來。
一次黃道鋒和莫校長到南寧出差,籌備新建學生宿舍樓。縣里建筑公司報價,一棟3000多平方米的大樓要150萬元。為了省錢,莫校長決定包工不包料,自己采購鋼筋、水泥等建材,一趟趟地到南寧各大建材市場,貨比三家。最后,宿舍樓建成,才花了90多萬元。
摳歸摳,可該花的錢,莫振高從不含糊。
學??萍即髽锹涑?,莫振高“大手筆”地給教室里配了兩臺29英寸的閉路電視、一臺高亮度的投影儀和100臺電腦;幾年前,他拍板擠出資金,選派97名教師參加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班學習。
在莫振高的帶領下,都安高中高考升學率逐年上升,連續(xù)10年高考上本科線的學生達到76%以上,而且連續(xù)20多年有學生考上北大、清華。值得一提的是,都安高中還是廣西惟一一所外語特色學校,2012年高考,英語作文滿分率居廣西第一。
知識,改變了一代代山里娃的命運。如今,都安高中的學生遍布國內(nèi)多個城市及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新加坡等國家,有上千名校友在北京工作。“讓瑤寨兒女走向世界”的目標正慢慢實現(xiàn)。
由于治校有方、成績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薦到黨政機關任職,也有外地學校拋出高薪橄欖枝。但莫振高都婉拒了。“我走了,娃娃們怎么辦?”執(zhí)此一念,莫振高在都安高中一呆就是30多年。
“考上大學是最好的懷念”
用擔當與責任樹立的豐碑,長留天地間,激勵數(shù)代人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近來,黃道鋒一有空就會到南教學樓的施工現(xiàn)場轉轉。“莫校長心里還惦記著這棟樓,一定要保質保量建好。”
讀書時,韋景煜沒少到校長家蹭飯。校長對他說得最多的是“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知識,所以要拼命讀書,努力走出大山”。韋景煜說,這種“不放棄”的精神,是校長留給自己的財富。
藍涵正計劃和校友們一起成立一個基金會,用于資助家庭困難的學弟、學妹們。“讓一代又一代的都安高中學生相互幫扶下去。”
一組數(shù)據(jù),或許能讓莫校長走得放心。2007—2014年,廣西累計資助學生達2472.6萬人次,各級財政投入的資助資金264.05億元。8年間,財政投入的資助經(jīng)費和受助人數(shù)連年大幅增長,資助經(jīng)費從2007年的7.53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57.37億元;資助人數(shù)從57萬人次增加到463.7萬人次;資助項目從7項增加到22項。
3月18日,都安高中校園。師生慟哭、挽幛如云的悲痛場景,已然淡去?,槵樀淖x書聲,不時從教室傳出。高三356甲班的蘇寶堯同學說,考上大學,走出大山,是對校長最好的懷念……
記者手記
平凡,亦可砥礪成鋒
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也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畢其一生,他只做了一件事:讓更多的瑤寨山里娃,走出大山,走出貧困,走向外面的精彩。
翻山越嶺,遍訪瑤寨,只為一個個娃仔重返校園;千言萬語,千辛萬苦,只為得到更多熱心人的援手;不離不棄,以心相許,甘做教書匠、愿為孩子王……一舉一動,平平凡凡;一言一行,平平常常。
平凡的莫振高,為何贏得如此尊重?因為,他甘于燃燒自己,照亮瑤鄉(xiāng)娃奮進的路;因為,他用盡一生的力量,撐起了貧困生前行的天;因為,他用堅守和擔當,詮釋了“校長”的分量。
平凡之中蘊藏崇高追求,平靜之中飽含滿腔熱情,平常之中彰顯敬業(yè)奉獻。于是,平凡砥礪成鋒,成就了一個師者的偉大。
大德無碑,大道無形。誰為群眾掏心,群眾就會為誰點贊;誰把群眾裝在心里,群眾就把誰刻上心碑。這是人心的度量,更是對平凡堅守的最好銘記。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