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的決定》像春風化雨,使我國的司法工作在近幾年來不斷取得新的成效,司法公信力也隨之不斷得以提升。2015年3月12日,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兩高”)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之日,這天,“兩高”報告一出爐,贊美多于批評。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法官和檢察官們交出的成績單讓人民滿意,無論是對過去一年工作的總結,還是對下一年的工作安排,都是非常亮眼的。
簡單地說,“兩高”工作報告的主要內容是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兩高”報告對過去一年工作的總結全面,內容豐富。盤點其中的亮點,概括起來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是努力發(fā)揮審判、檢察職能,讓審判、檢察工作能夠切實地服務于民生。服務民生,不是一句空話,需要在審判、檢察工作中實實在在地體現(xiàn)出來。如打擊各種經濟犯罪,制裁各種侵權行為,對各種市場主體給予平等保護,保障人權,及時處理各種涉及當事人人身權、財產權等各種權益的糾紛,努力解決立案難、審判難、執(zhí)行難問題,通過各種切實有效的措施防范冤假錯案,及時糾正冤假錯案,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等等。
二是依法懲治腐敗成績斐然。審判權、檢察權的行使,是法律的體現(xiàn),通過司法審判和司法檢察機制懲治腐敗,是將我國懲治腐敗納入法治軌道、確保通過制度防治腐敗的保障。“兩高”報告都用相當篇幅提到這份“漂亮的成績單”——“老虎”、“蒼蠅”一起打,國內、海外不放過,正如最高人民法院所表示的,“高舉反腐利劍,對腐敗犯罪分子,不論其職務多高,權力多大,都要依法嚴懲”,“堅持鐵腕反腐”,懲治了一大批大大小小的腐敗分子。
三是通過懲治犯罪、化解糾紛,公正司法已經成為我國社會和諧的重要孵化器。
四是各級司法機關發(fā)揮審判與檢察的各自職能,破冰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維護并彰顯社會公平正義成效層出。如各級人民法院在深入推進司法公開過程中,通過科技途徑,“著力構建開放、動態(tài)、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推進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zhí)行信息公開三大平臺建設,確保司法公正在陽光下、在人們的注視下、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xiàn)。各級檢察機關利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手段建立起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詢、法律文書公開、重要案件信息發(fā)布、辯護與代理預約申請等四大平臺;通過自省倒查舉措,糾正了一些重大的冤假錯案,并采取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如通過健全非法證據(jù)排除機制,糾正偵查、批捕等活動中不規(guī)范不合法的舉證行為,排除非法證據(jù),保證了案件的辦案質量。司法機關通過完善偵查、批捕、起訴、審判等刑事偵查與訴訟各環(huán)節(jié)的制度鏈,為防范冤假錯案架起了高壓線,努力嚴把防范冤假錯案關。“兩高”報告中的一系列數(shù)據(jù)對此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五是自覺進行司法隊伍建設,自覺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審判、檢察系統(tǒng)都建立了司法責任制,努力提高司法干警的公正司法意識,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行使司法權力的自覺性。
六是適應時代需要,提出了深化改革元年的動作清單,這既是向社會展現(xiàn)司法領域深化改革、公正司法的具體工作,也是向人民群眾表明要接受社會監(jiān)督的立場和態(tài)度,凸顯出司法機關深化司法改革的決心和信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